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2020-08-31 18:11姚浩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0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姚浩

摘 要:计算能力是每一个小学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其贯通至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比重。可以说,小学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情况,将直接决定、影响着其数学学习发展。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很多小学学生在数学计算习惯、意识、能力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学生因为对算理理解不到位,而出现计算错误;有些学生因为对法则掌握不充分,而出现计算失误;有些学生因为对方法运用不精准,而出现计算谬误。对此,应该结合具体问题开展具体分析,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探究,并通过对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路径的拓展,以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深刻理解、深入应用中不断提高其计算兴趣,逐步夯实其计算基础,切实培养其良好习惯,充分提高其计算能力,为助力其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全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由此可见,加强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让学生在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计算教学指导中切实提升其计算能力,便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核心。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指导时,应该切实立足学生学习现状与知识基础,并针对不同学生计算问题和存在不足,加强教育与引导,借助教法的变革与创新,推动学法的蜕变与优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式引导、循序渐进式提升中不断增强其计算能力,提高其数学综合素养。

一、夯实计算基础,培养计算兴趣

由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计算能力要求差异性很大,因此,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兴趣培养为导向,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计算能力培养需要,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深到浅的原则逐步落实引导策略,使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和逐步增强。一是注重基本口算能力培养。对小学第一学段学生,以20以内的加减法、乘除法训练为主;在第二学段,应注重一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训练为主。而且在每节课开啟之前,教师可以安排3~5分钟时间进行训练指导和强化巩固。二是注重学生口算兴趣培养。在具体训练中,为了避免长时间单调做练的枯燥性、乏味性,教师可以采用开火车口答、抢答,或者口算游戏等方式进行口算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入小黑板、卡片、扑克牌等教具。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或同桌互问等形式,来提升训练的趣味性,切实增强学生的口算兴趣。三是注重引导学生探索计算规律。可以让学生借助观察、探究、对比、分析等,尝试自行来总结不同计算、运算的规律,让学生在变式训练、推理训练、分析整合等方面切实增强其计算能力。例如,在三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针对65-54=?这一算式,引导学生先计算出65-50=15,再算15-4=11;同时,结合加法的计算特性,还可以采用先算60-50=10,再算5-4=1,最后10+1=11进行计算。在对比分析后,教师可以适时出示62-18=?这一算式,并提问:上述方法在这一算式计算中是否可行?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逐步提升其计算能力。四是注重加强综合训练意识培养。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训练指导,融入一些综合性训练指导,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为增强计算效率而给予保证。例如,在开展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指导中,教师可以就25×4=100,24×5=120,125×8=1000,25×8=200等易混淆的算式进行整合,对学生开展综合计算能力训练培养。在开展分数与小数互化训练时,教师可以结合1/2=0.5,5/8=0.625等开展针对性指导,以切实提升计算速率,增强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计算特性,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调控,以促使学生在针对性训练、有效性实践中进准掌握不同计算方法,以达到灵活梳理计算思路,切实增进学生理解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字”与“图形”转换中把握计算规律,掌控计算特性。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延展性计算训练中养成严谨认真、及时检查、整合错题、提升思维的目的。在逐步优化计算教学方式的同时,为促进教学效率提升而给予保证。

三、重视能力提升,塑造综合素养

伴随着学生知识基础的逐步完备,计算能力的逐步提升,其对于不同计算技巧的运用也会更加娴熟。此时,教师应该以综合素养塑造为重点,在计算顺序的把握、计算特点的研判、估算能力的提升、错误资源的借用等方面寻求突破。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将所形成的计算素养内化为一种意识和习惯,并深切落实至各类计算之中。一是引导学生精准理解不同计算顺序的内涵。尤其针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计算中的先后次序把控,括号作用的理解等充分延展,让学生在深度训练中做到得心应手应用于生活实践。例如,出示具体问题:将“120-32÷4×2”加上括号后使运算顺序改变,能写出多少种?让学生在发散思维中得出不同结论:①(120-32)÷4×2;②120-32÷(4×2);③(120-32÷4)×2;使学生深刻理解精准掌控运算顺序的重要性。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对比分析,以达到灵活解决错误,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例如:针对算式(273+27)-(69+31)=300-100=200和273+27-69+31=300-100=200,让学生判别其正误,使学生在分析研讨中获得正确理解。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应该渗透至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并长期坚持强化巩固与内化塑造。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算理理解和算法应用入手,逐步融入对口算、心算、笔算、估算、速算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繁到简训练过程中不断夯实其计算基础,提高其计算能力,形成其数学思维,并将其运用至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现认知迁移与素养蜕变中得到更好发展和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35):108-109.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