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设计探析

2020-09-02 06:55李嘉昕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STEAM教育小学美术

李嘉昕

摘   要: 随着人们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美术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儿童的需求。随着Steam的教育理念日趋成熟,以小学美术课程为代表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为研究对象,将现阶段热点教育模式STEAM引入美育教育中,新颖的教学模式能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我国美育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STEAM教育;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

一、引言

“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通行证,因此,创新的必要性绝不允许被忽略。培养孩子动脑思考与提高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美育教育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而倍受重视,并以独特的影响力走进素质教育课堂。

二、STEAM教育理念的概述

STEAM教育理念是基于STEM教育理念拓展出来的,STEM教育理念鼓励孩子在数学(Mathematics)、科学(Science)、工程(Engineering)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领域学习与探究,旨在打破学科疆域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一个跨越学科的新模式,它的优点是把零零散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代替传统的机械学习方式,将原本孤立的各个学科有机组合。STEM理念本质是突破学科壁垒,在学习与游戏中掌握如何联系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STEAM教育的创始人认为,STEM教育只关注本身要做什么和怎样做,往往忽视谁去做和为何做。STEM在跨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情境性和艺术性。2006年,她将艺术(Art)与STEM进行有机融合,提出了STEAM教育理念。STEAM理念比STEM理念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设计的可行性

(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教育学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是认知训练的开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受生理发育作用影响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1.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发展过程中,低年级以“无意注意”为主,特点是不稳定、不持久,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2.小学时期的思维处在人生思维模式发展重要的转变时期,由具体形象的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的思维,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可以被实际情况及自己的经历经验所左右。在小学阶段,无意性与直观形象性在小学生学习中占绝对优势。3.小学生的记忆是从低年级的无意记忆开始的,这期间兴趣至关重要。小学生精力充沛,喜欢不停动,将基于小学美术课程的STEAM理念项目化,改变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利用他们活泼好动、爱玩游戏的特点,以知识寓于游戏的方式瞬间并持续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悟。并且STEAM课程的课件被认为是图文并茂的,在课件中运用动画片、短视频或插入令人印象深刻的图片的方式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记忆特点。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特点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归纳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板块。教学内容广泛,审美教育、素质教育侧重点明显,现行体制教育理念与当前国际盛行的STEAM教育理念高度吻合。纵观小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大胆的表现,甚至有些许荒诞。这些极具创造性、绘画性和形象性的作品与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形成与发展相辅相成。在小学美术教育下运用STEAM教育理念进行项目化,符合美术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自主思考、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多了可行性。

(三)项目化教学的优点

STEAM教育理念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与真实事件相关联,是更注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在STEAM理念下进行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更规律、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把正在学习的东西串联起来并迁移应用。基于小学美术教育的STEAM课程,教给学生们“思考方法”,而不是“知识点”,比如美术课上要制作一个方形沙包,一般老师会告诉同学们“请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做”,如果再让这些孩子制作一个圆形沙包,他们还会吗?但是,如果换成STEAM理念的教育方式,老师会先介绍沙包的用途,再进行材料选择,分组合作后指定制作的流程,那么,学生利用这个思考方法也许还可以制作汽车模型、轮船模型等。将STEAM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学生学到的不只是单个知识点,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美术教育项目化设计的意义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决定了他们在小学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美术的直观形象性尤其迎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儿童是非常喜欢涂鸦的,画画会促使他们对细节进行观察与想象,各种千奇百怪的形状、天马行空、异想天开,都是他们的观察、思考与创作的结果。当他们画得越来越熟练、准确时,其实他们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也悄然提高了。而且,美术对小学其他学科的学习还具有铺垫作用,绘画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所有课本都是图文并茂的,还有很多以直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和教学挂图。有了这些基础,小学美术教育项目化设计是非常可行的。如果加以项目化设计,使美术能够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紧密,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悄然进入学习主体位置,融入学习过程,体验并消化吸收学习内容,就能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四、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方法

(一)传统文化的植入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大潮延承演化过程中留下的精华,蕴含着民族精神。随着国学越来越热门,我们意识到,经典确实会影响文明脉络的形成。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会展示优秀的国画作品和书法作品,但是如何在赏析中让学生们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呢?在赏析国画书法时,可以延伸到诗书画印、对联、灯谜、年画、古文、诗词、曲、赋……赏析民族服饰的时候也可以代入民族习俗、民族文化遗产,还有其他以美术为载体璀璨的中华文明……例如,我们可以邀请历史老师、国学老师共同授课,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形成的历史时期、历史背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在《长城》一课,如何建造长城?谁来建?为什么建?同学们了解了这些,更便于理解其独特的构造,也可以学到建筑该如何赏析,从哪些方面赏析。本节课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名胜古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其他建筑的特色及设计内涵、历史背景,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而久远。如果说文物会说话的话,那么美术就是它的语言。要想继承与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在小学中实施课程教育方式改革尤为重要。如今的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薄弱,可以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地方少之又少,我们可以把美术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契机,推行以STEAM为理念的小学美术教育项目化,深化新型美术课堂的意义。

(二)自然科学的植入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儿童的“自然缺乏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现代病。自然地缺失会间接损害儿童的感官、儿童的审美及智力发育。课堂是小的,世界是大的,课堂中的知识不是全面的,更多丰富的知识还是要走出课堂才能探索得到。我们可以邀请自然科学老师与美术老师共同教授课程或让学生放下纸笔、走出教室,亲身感悟与探究。比如在美术课堂中学习植物的绘画,我们可以在美术课的课程安排中多加入写生环节,让儿童接触自然,在与植物的“互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在昆虫绘画一课,我们还可以给予孩子们更高更广阔的空间认识昆虫、感受生命的美丽、拥有爱的本性;在《素描》投影一课教学中,小学生们能从复杂的定义中理解投影的概念实属不易,如果告诉他们在自然光下静止的物体投影在一天之内会不断变化,更难以建构这一概念。如果请自然科学的老师讲解光与投影的关系,将理论定义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学生们便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投影的含义,掌握投影的定义。

(三)社会生活的植入

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良好的社会教育可以为学生步入社会生活做铺垫、打基础。在《设计标志》一课,在学生学习如何设计精美有创意的标志的同时,可以引入交通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的标志,引导学生在学校汲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和安全知识,遇到危险时可以進行自我保护或避免伤害。同时,与社会生活融合的教育更注重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老师可以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各项书画活动、比赛、定期举办校园主题艺术节及社会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感受社会性活动带来的不同收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

(四)多学科的互融

整合各学科之间的优势。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不同学科老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设计课程教学。例如在项目化教学中,美术老师在赏析建筑造型与教授建模过程中,那些壮观的建筑或像比萨斜塔一样独特的建筑是以什么方式盖起来的?比萨斜塔会不会倒?实际运用于生活就是对建筑空间的考察与测量,数学老师可以以教室为例,或者带学生去各个有代表性的建筑附近参观,实地考察测量,在测量中教会学生如何解方程、了解建造筑物与风力的关系、延伸出物理学中牛顿的惯性定律、自然科学中如何运算速度与加速度等知识……比如画一幅“盛着半杯水的杯子和一把勺子”,涉及科学课本中“筷子怎么折了”一课,讲解光的折射在视觉成像上的反应,让学生亲身体会与观察,充分理解与感知“筷子折了”的科学原理,进而在绘画过程中联系实际创作出“弯折的勺子”。看似让不同的教学门类的教师分别授课一门课程涉及的不同知识门类小环节的知识,学生在课堂遇到问题时也可以请专业的老师解答。

(五)信息化的植入

从前,知识源于教师,大数据时代,教师不再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运用。STEAM理念的教学方式更加接近智能化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培养,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学会运用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结合相关教学视频及老师准备的精致的课件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独特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着力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基于美术教育下的STEAM理念项目化,便可以将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融入实际教学大环境之中,符合教育信息化开放性、共享性等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五、结语

项目化教学提供给儿童与教师学习经验的基础,它以做中学、团体讨论、概念和经验再思考及运用为基础,这一教学模式与Steam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以传统美术教育为基础,将多学科融合,实践出真知,以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裘迪·哈里斯·赫尔姆,丽莲·凯兹.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罗伯特·M·卡普罗拉,玛丽·玛格丽特·卡普拉罗.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一种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方式[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3]林笑玲.STEAM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

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STEAM教育小学美术
杜威思想指导下的STEAM科学教学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