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9-02 09:09艾比拜姆·阿布都日合曼
锦绣·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诱因高校大学生

艾比拜姆·阿布都日合曼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如今可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诱因也越来越多。对此,应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困难和挫折的抵御能力,为大学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据此,本文将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因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今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并在诸如新环境、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此,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未能够深入发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所以不能够采取针对性地解决措施,极大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又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对高校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因

1.1新环境

新环境因素所诱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面向于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一直以来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家人有着过度的依赖心理,自我困难和挫折抵御能力相对较差。在步入到大学校园后,大学生面对新环境往往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心理,无法快速融入到高校的集体生活中。在此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极易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会产生神经衰弱以及其他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1.2人际交往

高校作为一个开放性空间,其内部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生之间不仅有着较大的性格差异,其风俗文化特征也可能会存在一定区别。在此情况下,该如何与周围的同学达成良好相处,构建和谐友善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相比较学业重于人际交往的高中生活,大学生生活不仅强调学业的重要性,更要求大学生能夠在大学生生活中学习分享,懂得包容、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然而,当代很多大学生都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不善于相互交流,为人处世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理解和包容,导致其在大学生活中无法交到知心朋友,进而引发自卑、孤独等不健康心理,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出现抑郁症状。

1.3学习压力

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体系以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迫于家长的压力以及教师的管束,自身却未能够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只是在被动地学习。而高校更加注重主动学习,那些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校园后,不习惯主动学习,导致自身的学习成绩相较于其他人有着较大差距,为能够获取更好的学习成绩,大学生往往会加倍努力,刻苦读书,一旦出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便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出现气馁、焦虑、沮丧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因的应对对策

2.1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普查机制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尽早发现对于后续治疗工作有着极大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普查机制,做好日常普查工作,并将普查过程中所发现的诸多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归档,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监控以及后续心理问题资料提供重要参考。在实际过程中,高校需要在新生入学后便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确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在专业机构的支持下,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应及时联系家长,送往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治疗;而对于那些心理健康问题较弱或者未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高校应做好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详细记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发展过程,以便于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1]。

2.2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直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通过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知识传递,其仅能够让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相关了解,但却无法达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目标。对此,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上,高校可以通过官网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诸多渠道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并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普查效果。在线下,高校可以组织诸如“心理健康演讲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的诸多内容。除此之外,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可以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2.3构建高校心理预防体系

高校需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构建由学校、班级、宿舍等诸多层次的心理预防体系。其中学校主要负责构建心理咨询中心,此设施不仅肩负着对大学生开展定期心理健康普查的同时,还需要培养高校教师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培养,提高高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班级中的干部及党员要充分发挥出知识的先进作用,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对出现过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着重关注,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上报辅导员,由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或者转交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辅导;在宿舍中,学生之间彼此都较为了解,在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同宿舍同样往往可能第一时间发现,所以大家应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彼此的心理状态,若是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应及时上报处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对此高校应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及时采用针对性的解决对象,起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解决效果。另外,高校还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校整体教育水平,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基础,确保大学生有着较强的挫折抵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辉,那海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004):64-6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诱因高校大学生
图书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之路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研究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