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染色法与KOH 湿片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检查中的效果比较

2020-09-08 10:29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
关键词:菌丝真菌检出率

于 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东院区,广东 深圳 518017)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为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皮肤疾病,及早明确诊断、鉴别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1]至关重要。直接镜检法及培养法为临床常用的真菌检查方法,由于培养法所需时间较长,故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荧光染色法与KOH 湿片法为目前应用广泛的两种直接镜检法,两者在浅部真菌感染检测中均可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两种检测方式的对比则相对较少[2、3]。本研究就两种直接镜检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4 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疑诊真菌感染患者皮损标本110 例进行研究;患者年龄最小42 天,最大72 岁,平均(65.3±0.4)岁,其中皮屑标本90 例,甲屑标本15 例,毛发标本5 例,所有标本均一式两份。

1.2 器材 KOH 溶液:取用我院检验科配置5%的KOH 溶液。荧光染液:试剂由氢氧化钾、荧光增白剂、依文思蓝、纯化水组成,由珠海丰炎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显微镜:选用奥林巴斯CX31 型显微镜,增设荧光模块。

1.3 方法 取材:用蘸有75%乙醇的无菌棉签对皮损部位消毒、湿润,皮屑标本选取活动性皮损边缘部位皮屑;甲屑标本选取增厚混黄伴鳞屑、空变病甲碎屑;毛发选取皮损内病发及毛根鳞屑;标本均一式两份,分别进行荧光染色法及KOH 湿片法检测。染色:荧光染色法,在标本上滴加荧光染色液,盖上盖玻片,染色数秒,吸去多余染液,于显微镜荧光模块下检测;KOH 湿片法,在标本上滴加KOH 溶液,盖上盖玻片,酒精灯适当加热,于显微镜普通光镜下检测。

1.4 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检测方法的镜检特征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 处理数据资料,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以t与χ2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荧光染色法对疑诊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KOH 湿片法(P<0.05)。见表1。

2.2 两种检测方法的镜检结果分析 荧光染色法:标本可见暗色背景中亮蓝白色菌丝或孢子,且菌丝横隔结构及孢子出芽状态均清晰可见,背景反差明显,真菌阳性检出率高,漏检率低。KOH 湿片法:KOH 溶解标本后未进行染色,菌丝或孢子结构与背景无明显反差,分辨难度较大,同样的标本阳性检出率相对较低;菌丝或孢子量少的标本极易出现漏检。

表1 两种检测方法在患者不同部位标本中的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论

浅部皮肤真菌感染属于真菌性疾病中的一种,多因人体皮肤、指(趾)甲、毛发等遭受真菌侵犯所致,主要包括体股癣、手足癣、甲癣、头癣、难辨认癣、花斑糠疹、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等,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念珠菌等是引发该病常见的真菌[4]。浅部皮肤真菌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交叉感染,且极易复发,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流行病学显示,浅部皮肤真菌感染遍布世界各地流行较广,我国亦是该病的高发地域。有数据显示[5],该类皮肤病的发生率占皮肤科门诊患者总数的第2 或第3 位,在部分地区或季节甚至占据首位,其发生率之高不容小觑。及早明确诊断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既往,临床上多采用培养法进行真菌检测,但其耗时较长,故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近年来,临床上通常将直接镜检法作为检测皮肤浅部真菌的常用方法,其中以KOH 湿片法与荧光染色法最为常用。其中KOH 湿片法因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无需特殊仪器等多种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6]。然而,该检测方法也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如主观性强、影响因素多等,镜下观察时标本背景通常较为杂乱,难以有效突出真菌结构,极易影响结果判读,对伴有脂滴、菌丝或孢子量少等情况下亦极易造成漏检[7],对检验人员的经验及操作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

荧光染色法则由特异性的荧光标记物共价结合方式,即荧光染色液内含的荧光素及抑制背景荧光着色复染剂,与真菌或其他生物体细胞壁上的几丁质和纤维素等表现出高亲和力,使用显微镜荧光模块可观察到特定激发光下产生的荧光,从而使菌丝或孢子结构清晰可见。通常特定激发光波段下,菌丝或孢子呈现出明亮的亮蓝白色荧光,能够与暗背景形成明显反差与对比,从而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且该荧光剂与真菌的亲和力较高,通常只需数十秒便可完成反应,进而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效率及灵敏度[8]。相对于KOH 湿片法,荧光染色法更能够显著提高真菌的阳性检出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率为90.0%明显高于KOH 湿片法的75.0%(P<0.05),与上述理论相符。且本次研究还就荧光染色法与KOH 湿片法对不同部位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包括皮屑、甲屑、毛发,结果显示相对于KOH湿片法,荧光染色法对各部位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均有所提高,提示荧光染色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经荧光染色后能够更加清晰地对真菌结构、形态进行观察,便于和其他杂质区别,故而可有效提高检出阳性率,减少误诊、漏诊现象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荧光染色法同样可对植物纤维素进行标记,而标本及玻片上通常存在少量纤维,镜下亦可发出类似荧光影响检测结果,但纤维形态多刻板均一,与真菌结构相比,纤维的大小、粗细、荧光亮度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操作人员通过肉眼观察通常可轻易辨别。

综上所述,荧光染色法与KOH 湿片法两种方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检测中均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且两种检测方法均有操作简单等特点;但荧光染色法对该类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故而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菌丝真菌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千奇百怪的真菌
致命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