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初中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0-09-10 07:22李桂芝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李桂芝

摘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从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贴近生活开展教学、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利用电教手段辅助以及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等方面,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主动性 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受到压制,学习的动力不足,各方面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自主思考与探索的重要意义,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互相探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在授课前要对课堂进行适当铺垫,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达到“激趣”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式方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之前所学的知识,然后提出以下问题:“解答现在所学的分式方程和解答之前所学的方程有怎样的相同点?”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这个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提高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明确了“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方法与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法相同”这一结论,由此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高了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

二、贴近学生生活教学,增强师生之间互动

生活教育理论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无论是学习、生产劳动、社会生活都有着数学的身影,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时,教师通过测量学校旗杆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利用之前准备的测量示意图,自主探索,完成对旗杆的测量任务。这一过程应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让学生自主完成。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教会了学生解决三角函数的典型实例,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此外,在课后,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统计自己家里电话费的缴费情况,锻炼学生的统计能力。通过解决以上生活实例,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积极进取,在进取过程中获得成功,可以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小组组建的合理性决定了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质量。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在教授新课之后,在黑板上出示四组比较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每一组派一名同学上台做题。完成本组问题之后,可以相互交换,看看哪一组的回答又对又快。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利用电教手段辅助,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抽象的数学知识对学生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只依靠教师口头传递信息难以突出教学重点。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传统教学总是片面强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缺乏充分的图形依据加以支持,没有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究的外在环境,于是学生只能依靠教师的说教和死记硬背了。例如,在教学“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一般知道点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或射线,线的运动轨迹是面,而面的旋转轨迹是立体图形,但是对于点、线、面运动之后所成的图形是无法想象的。利用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点逐步运动的轨迹可以形成直线或射线,然后依次演示线和面动态生成的画面,使其清晰有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对几何画面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使三角形从左往右移动,并按照动画的叠放次序进行播放,让所要平移的三角形自动缓慢地沿某一方形移动,让学生体会平移是由移动的距离和方向而定的,促使学生加深对平移特征的理解。

五、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教师要通过设计思考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当中,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为了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切不可一问一答,打断学生思路。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足球比赛输球为“负”,赢球为“正”,如果在主场比赛中赢了三个球,而客场比赛中输了两个球,那么最后的结果可以这样表示:(+3)+(-2)=+1。然后提出思考问题:第一,比赛过程有哪几种情况?用数学式子如何表示?第二,你从这个问题中得到哪些启发?尝试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第三,“异号两数相加法则”与“两相反数相加和为 0”之间有什么关系?第四,小学数的加法与有理数加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通过一系列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一般与特殊、归纳与分类等基本数学思想,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比如,學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控自身学习的过程,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对于班级的优等生,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身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对于后进生,教师则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增强学生自信心。此外,要建立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完善评价机制,师生评价可以增进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生生评价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更加完善。

总之,教师要坚持贯彻新课改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坚持教学活动生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芳.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策略之三[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8(08).

[2] 胡典顺,王静,徐汉文.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05).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