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 做好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

2020-09-10 14:38谢晓芳
启迪·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中初中

谢晓芳

摘要:初高中政治教育之间的衔接是我国思政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高中政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进入高中生活,学生较难适应学科的变化。为此,教师要抓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综合性、活动型的本质特征,通过推进课内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初高中课程知识的联系。本文从树立实践型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兴趣和丰富实践活动衔接形式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外实践活动,活动型学科课程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有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内容,这些理论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要达到以上目的,只有理论灌输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有所体会,特别是要与学生此前接受的思政教育衔接起来,这样才不会显得突兀和空洞,才能通过思政课程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此,广大教师必须扭转教学理念,充分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综合性、活动型学科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方法。

一、树立实践型的教学理念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进入了新的学习阶段,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但是,从建构主义等现代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出发,学生依靠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认知的特点是不会变化的。考虑到这一点,高中思政教师应认真思考学生此前的思政认知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要认识到社会生活现实对学生这种认知产生的深刻影响,明白只有通过丰富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提升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平稳地完成初高中思政教育的衔接过渡并不断构建起新的思政认知。

为此,教师要在保证自身对学生引导作用的前提下,勇于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将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向对高中思政内容的主动探究上。比如在高中学习生活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出示范,将课程内容活动化,对活动设计做出系统安排,包括确定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步骤等项工作。而随着教学工作的逐步推进,逐渐将主动权过渡给学生,师生开始共同商讨课外社会调研课题,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具体的调研实施步骤并完成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反之,如果教师一直是课内外实践活动的主导者,仍然是一种“灌输”,绝不是实践型的教学理念。

二、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兴趣

学生对高中思政实践活动的兴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可以确定的是,相对于枯燥的课堂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更喜欢课程内容的活动化,也比较享受通过活动化课程得到的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但是,操作过程中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要求、难度等要素都会对他们的兴趣产生影响,学生对这些要素的感受又与他们初中阶段的思政素养有关。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比较丰富,难度较高,而高中思政课内外实践较为单一,难度较低的话,很容易伤害到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综合考虑,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依据历史进程,讲述了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一定相关知识的积累。此时,教师就要先了解学生对这些常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时是否参与过相关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活动的类型是什么。在清楚这些情况之后,结合必修一教材的特点,教师课堂内要善于运用教材提供的“探究与分享”将理论课程内容活动化,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生成理解知识,课后教师还可以对参与过不同形式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与不同的小组分别商讨,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目标、要求等,保证学生不仅能够接受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而且能够应用上自己已有的认识理论联系实践,这样学生会对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有全面的兴趣。

三、丰富实践活动衔接形式

高中思政活动型课程必然要有各种形式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社会的认识。而在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初高中衔接的具体形式上,教师则有很多中选择,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当代高中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已经不是必须通过线下的调查才能完成了,甚至很多时候通过搜集网上资料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线下调研情况成为了这些结果的现实反映,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能在形式上也更为贴合。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要以丰富的实践形式来提升实践活动的效率,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他们对思政内容的理解。

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为例。学生在初中阶段了解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对周边社会环境的调查认识到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情况。在高中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这些初中阶段得到的社会实践认识就可以成为“注脚”,将“公有制为主体”作为加深认识的突破点,设置为实践活动主题,线下活动主要去当地公有制单位调研,然后结合以往的认识和网上搜集的资料,完成最后的调研汇总报告。这样既可以提升高中思政活动型课程的效率,又能完成初高中认识的衔接,自然加深学生的理解。

总之,初高中思政教育的衔接可以通过落实活动型课程要求来实现,只要大家能够转变理念,认识到课内外实践活动是实现理论知识教学的“讲授型课程”向“活动型课程”转变的载体和工具,认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一定能够实现较好的衔接效果,实现高中思政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卜少雄,高登辉.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4):151-152.

[2]王培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现状问题分析[J].才智,2014(35):191.

謝晓芳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高中初中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