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组织与实施制度研究

2020-09-10 07:22张俊
体育时空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组织实施高职院校学生

张俊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17-02

摘要 阳光体育运动如火如荼得开展,高职院校在这一背景下组织“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以此激发高职生运动热情,并全面提升学生运动能力。本文首先介绍“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实践意义,然后客观分析活动现状,最后重点探究高职院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制度措施,希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实施

近年来,体育锻炼备受体育教师及学生家长关注,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来说,应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项体育活动提上日程,真正满足高职生体育锻炼需要。为充分发挥“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合理组织、有效实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发展。

一、高职院校组织“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意义

上午十时到下午三时是每天锻炼一小时主要时间段,因为这一阶段是高职师生教与学的关键阶段,适当锻炼能够减轻压力、缓解疲劳[1]。一小时内锻炼形式多为集体锻炼或小组锻炼,这既能增进师生间、生生间距离,又能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此外,这项体育活动实施意义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培养体育运动兴趣

高职院校在校内成立体育社团,社团类别多样,如体育舞蹈、篮排球、长短绳、跳高跳远等社团。体育社团无年级、专业、年龄限制,并且全体教职工均可参加。体育社团选择时,高职生能够根据兴趣爱好参与向往的社团活动,使体育特长全面施展,进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实现个性化、职业化发展。

(二)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如果高职生能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久而久之,学生会适应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应充分发挥引导和督促作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体质会逐渐增强。足以见之,每天锻炼一小时这项体育活动具有开展必要性和重要性,这项活动需要高职师生、学生家长同步推进。

二、高职院校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现状

(一)高职生锻炼意识薄弱

当前多数高职生将精力集中于电子产品,仅少数学生关注自身体能和身体素质,所以高职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并且校内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形式化推进[2]。意识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如果高职生不能正确认识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间的关系,并被动参与体育活动,那么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实践意义无从体现。

(二)锻炼场地及设施不足

如果体育锻炼项目增加,并且全体高职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那么现有锻炼场地空间急需拓展,这是优化体育锻炼效果的基本要求,同时,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如今,部分高职院校在扩招、技能锻炼等方面持较高关注度,相对来讲,体育锻炼场地扩建、锻炼设施更新等工作低效进行,所以体育锻炼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三)师资力量有待强化

高职院校每天组织体育锻炼时,应充分借助体育教师力量,让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引导者作用,使体育活动有序开展,进而调动校园体育氛围,最终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能够具体落实。实际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数量短缺,且现有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偏低,导致体育锻炼水平短时间内停滞不前,使得高职生体育运动需求被片面满足。

(四)锻炼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现今,体育锻炼管理制度不够细化,并且与体育锻炼相关的法律机制缺失,这解释了高职院校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非规范进行的原因[3]。长此以往,高职生会对体育锻炼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体育教学效率及质量同步降低。

三、高职院校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制度措施

(一)强化学生锻炼意识

要想让每天锻炼一小时这项体育活动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校领导应大范围宣传体育锻炼积极作用,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持正确认知,进而学生会结合自身实际,能动性参与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宣传期间,运用新媒体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率,学生通过图片信息获取、视频观看等方式深刻理解体育锻炼益处,全面树立体育锻炼观念,并积极配合每天锻炼一小时这项体育活动。只有高中生从内心深处接受体育运动,才能主动加入到体育锻炼中,真正规范自身体育锻炼行为,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扩充锻炼场地及设施

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体育锻炼中的阵地优势,校领导制定锻炼场地扩建计划,具体落实锻炼设施更新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并与政府部门、体育部门保持联系,以便得到资金支持,并获取宝贵意见。由于体育项目类型多样,为优化日锻炼质量,体育教师将体育专区建设思路向校领导汇报,为高职生特长彰显提供有力条件。此外,体育设施更新工作针对性推进,以此提高资金利用率,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良好体验。

(三)增强师资力量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开展时,体育教师在其中扮演组织者和实施者角色,教师学历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体育锻炼效果。基于此,高职院校为体育教师提供专项培训和进修学习机会,并在校内外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以便全面提升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组织能力和实施能力,使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贯彻落实。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通过整合专业师资力量为每天一小时锻炼活动开展提供人才支持,进而更好的满足高职生体育锻炼需要。为激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实施等方面的积极性,学校为综合成绩良好的体育教师给与课时津贴奖励,让教师在每天一小时锻炼中集中精力,使体育锻炼效果达到最佳。

(四)完善锻炼管理机制

1.构建基本制度

高职院校根据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调整体育考评要求,将体质健康项目纳入考评范围,一旦高职生体质健康不达标,则毕业时间适当推迟。与此同时,完善健康体检制度、健康调研检测制度,根据体检结果、检测结果掌握每天锻炼一小时这项活动实施效果。此外,制定意外伤害险保险制度,将体育锻炼风险降到最低。基本制度在高职院校每天体育锻炼中落实,能够强化体育教学水平,并且长效教育机制逐渐形成。

2.实施家、校、社会联动机制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实践主体不仅仅是高职院校,这项体育活动在高职院校中组织,应得到家庭、社会支持,让体育活动有序进行,真正显现体育锻炼益处,进而为阳光体育运动规模化开展提供助推力。具体来说,学校、家庭、社会协商制定活动计划,共同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使高职生养成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参与的良好习惯,促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3.建立保障制度

为全面保障高职生在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中安全性,体育教师渗透全过程管理思想,并合理调整体育项目、科学改进膳食体系,让学生在安全状态下接受体育训练,使体育运动效果达到最佳[4]。

4.完善体育锻炼法律体系

高职院校组织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时,应遵守依法办学理念,保证体育教学合法性。为有序推进体育活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细化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锻炼需要细化条款内容,确保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有据可依,真正提高体育运动管理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细化体育责任,通过实施责任制度规范体育锻炼行为,尽可能减少校领导、体育教师不安感,打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推动体育活动高效开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工作逐步推进,为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体育教学的良好效果,在校内组织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从学生体育素养强化、身体素质提升等角度来看,应高度重视并有效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这项体育活动,通过强化学生锻炼意识、扩充锻炼场地及设施、完善锻炼管理机制等措施優化体育锻炼效果,促进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超君.每天两个大课间 确保锻炼一小时——河南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实践[J].体育教学,2018,38(01):22-24.

[2]卢瑛,王云升,段伟.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路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6):193+195.

[3]林遐迩.广州大学城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现状调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6):247.

[4]杜辉,王家力.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施反思高校体育工作存在的困境和改进措施[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05):453-456.

作者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部

猜你喜欢
组织实施高职院校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计算机设计大赛在新疆医科大学的组织实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