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信步,笑傲课堂

2020-09-10 07:22邓鹏
南北桥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课堂教学教师

邓鹏

【摘    要】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评价一节课的优劣还可以从教师维度入手,以“环节、呈示、对话、指导、延展”为观察视角,综合考量。在新课程环境下,评价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标准:环节紧凑、呈示有度、对话机智、指导高效、延展合理。以此凸显组织能力、展示调控能力、显示应变能力、展现主导地位、见证选择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15

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该精心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会有怎样的学习方法、态度,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会形成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感性思维、逻辑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创造性能力等。

一、环节紧凑,突显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青年教师初登讲坛,常通过较高的辨识力选择身边比自己成熟的教师为榜样,以期度过教学打样阶段。当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扎实的根底,就能把自己的学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对各种类型的课都有自己的主张,有高远的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独特,不再是个体的作坊似的个案研究,全程凸显组织能力。例如,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教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教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笔者历年来听李镇西、余映潮、程翔、赵谦翔、肖培东等教坛巨擘授课,从未见哪一节课是环节凌乱拖沓的。

二、呈示有度,展示调控能力

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首先要让学生做到“五个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创造参与、差异参与),其次要让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和释疑解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如指定小组合作学习、自由结组合作学习、按兴趣结组合作学习等。当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采用补足式(课文有些语句省略或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足这些省略或空白的地方)、多变式(引导学生进行句式变换、语言重组等训练)、幻想式(针对课文的具体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幻想,展开创新思维)。

三、对话机智,显示应变能力

展示教学机智,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等是教師应变能力的具体体现。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随机应变的能力正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有位教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讲授朱自清的《春》,刚把课文范读完,同学们大都为教师声情并茂、富有磁性的朗读所感染,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春光明媚的境界中。突然有位学生唱了一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面对这种突发情况这位教师没有慌张,他慢慢地走近那位同学,没有训斥而是笑眯眯地说:“现在虽然不是春天,但却孕育着春的生机。诗人雪莱有一句名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你还记得吗?”正在这时,一阵风猛地把教室的门吹开了,一团雪花随风裹了进来。教师快步走向教室门前,伸出双手接住了几朵小雪花,大声地说:“瞧,雪花迫不及待地来告诉我们,春天就在它的后面!”“哗——”同学们都为老师这句精彩而富有创意的话鼓起掌来,深为老师的教学机智所折服。

四、指导高效,突显主导地位

当“高效教学”成为名噪一时的招牌时,毋庸讳言,许多课是负效、无效、低效的,需要真正思考一下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教学效果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的有效结果。这里着重指“一课一得”式的教学效果,关注的是单位时间内的“质”。就效果而言,是从无到有,但绝非从零开始的“无”,是在已有效果基础上的由渐变到突变。教师在当下所关注的“一课一得”,长远看就是教学的效益。换言之是“多多益善”式的教学效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多少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着眼点是“量”而非“质”的“效率”,是有悖教学有效性原则的。

五、延展合理,见证选择能力

适度的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且要注重落实,体现语文的应用性,重点提高学生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教育的社会性和语文的实用性上来看,在练习题中给予合理延展并有的放矢,更能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笔者讲授完《声声慢》留给学生的练习是:将“李清照经典诗词”活页中的作品按时间顺序梳理。事后,学生通过语感直悟、网上查询等方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印象极其深刻。

综上,依据紧凑的环节、机智的对话、有度的呈现、高效的指导、合理的延展等标准,评价教师的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应变能力、主导能力、选择能力是客观而公正的。能从容驾驭课堂,且上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教师,自然能够于谈笑间传授知识。任凭波诡云谲,犹能闲庭信步。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