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2020-09-10 07:22王一茜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心理教育青少年

摘要: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问题学生”被当作集体荣誉的破坏者,是让老师和优等生们非常头痛的一类学生。一方面由于常常得不到重视、信任和鼓励,使得他们产生了反抗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

关键词:青少年;问题学生;心理教育

一、案例阐述

某高级中学高一在校生名为张某,张某在学校和班级中是十分受欢迎的学生,但同时也是让教师感到最为头痛的学生之一。张某的头脑比较灵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课后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许多科任老师都认为他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完全放弃了他,这样他更我行我素、散漫不羁,经常因打架纪律受到大小处分。

通过观察发现,张某虽然在成绩方面不理想,但是他头脑灵活并且动手能力强,在运动会上表现的十分出彩,为班级拿下大大小小的荣誉。他十分擅长交际,和班级内外的男孩子相处融洽,虽然在课堂中表现出十分傲慢的模样,但是在生活中对老师、朋友、家长都十分有礼貌,对待朋友也非常热情仗义。

通过调查得知张某是个单亲家庭,父亲在他小时候去外地打工,张某从小就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但是爷爷奶奶没有什么文化,无法对张某进行教育教导,大多是打骂和说教,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某对爷爷奶奶的说教嗤之以鼻,久而久之成为老师们口中的“问题学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带来的影响

(1)个性的发展。

高中生的身心趋于成熟和稳定,在这个阶段学生极力地表现自己,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自我想法,是开始自我考虑人生的年龄阶段。在行为上,涉及个人的各种问题时渴望自我解决,不希望由他人干涉、决定或者劝解;在情感上,他们希望能独立选择个人喜好;在道德评价上,他们希望能以自己的评价标准为依据,独立评价自己、他人的行为及社会实践。

(2)自我意识的发展。

张某就读高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内心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为标准,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约束力较差,这种学生往往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彰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此会做出一些违反规定的举动如上课睡觉、说话、打闹,不完成作业、和老师对着干等等,同时也会对老师安排的活动表现出不感兴趣或不屑的反应。

(3)价值观的确立。

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知识水平、生活和家庭成长环境影响的,同时受到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在知识水平上张某刚上高一,属于一种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情感方面接触较少,在生活和家庭方面张某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约束较少,因此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引导着张某一步步成为了“问题学生”

2、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

现在生活压力剧增,许多家里条件一般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选择去外地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抚养,以此获得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虽然老人照顾孩子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但也存在许多弊端。童年时期是孩子性格塑型的关键期,经常陪伴在他身边的人会影响他的性格发育,在老人身边长大的孩子并不能获得很好的教育。

3、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因为有了比较,就更能发现问题。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应试教育着重强调学生的分数,分数之间的比较是问题学生产生的“温床”。分数让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抵触,发展为学困生,久而久之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其次为了考试,一些老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剥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久而久之,就沦为后进生了。

三、转化问题学生的措施

1、从情感上培养师生情,做好转化工作。

动之以情,是思想教育的原则,也是心理教育的前提,对于“问题学生”就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去看待他们的“问题”了。问题学生表面上傲慢自得,对缺点、错误满不在乎,但心里渴望别人理解自己、重视自己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到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师要主动靠拢“问题学生”,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对抗。

2 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利用,并适时教育学生扬长避短,可以发掘他身上这些优点并利用此对他进行再教育。比如在班级活动中,多为张某提供表现机会,结合班上具体情况,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任命他为负责人,让他感到被信任和责任感,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3、營造班级小环境,寓养成教育于班集体活动之中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好良好的和谐的班集体,这样的班集体能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集体之中得到温暖和快乐。同学之间要协调,沟通,联合彼此的力量,共同学习。班集体里,就是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的小圈子。在班集体中,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营造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不是家人不管,而是局限于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家庭关系、经济条件等无法很好的教育孩子。家庭和学校是教师依靠的必要条件,复杂的社会环境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学生的认知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到其中的不足与错误。教师要多家访,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发展的困境,找出可以转化的契机,抓住机遇,实时进行转化。

“问题学生”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路上的绊脚石,正因由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否则我们会强硬地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适合所有人的,往往也会让我们自身陷入误区或者止步不前。我始终相信,只有坚持不懈的追赶着,才能看到太阳冒出地平线最美最惊异的第一束阳光。

参考文献:

[1]张瑜.论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发展.[J].教育探索.2002(9)

作者简介:

王一茜(1996.04.08),女,汉族 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教学(思政),研究方向:德育。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心理教育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