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遗”景观表现中的景观环境和景观设计要素

2020-09-10 09:06徐飒然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设计要素非遗

徐飒然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非物质性”,很难用具象的事物去展现,其展现手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往往需要借助其他事物如无形的风、光、声、空间等景观环境或有形的地形、植物、水体、建筑物、景观小品、地面铺装等设计要素来表现出来。本文就是通过对以上几种媒介的分析,逐一将“非遗”进行景观表现。

关键词:非遗;景观环境;设计要素;景观表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着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意识和实践活动,它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沉淀和总结。非物质文化的发展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联密切,不能脱离于人们的生活。而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创造美观、舒适、休闲、具有人文气息、有特色的绿色空间环境。所以,对景观各要素进行一一分析,对“非遗”的景观表现统筹规划,进行整体研究和设计,让景观和非物质文化、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可以分为景观环境要素和景观设计要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景观环境要素

(一)风

“风”对园林意境的创作,作用很大,尤其是影响深远。风元素是无形的,不能独立形成场景。风力因素创造的景观是动态的,不能固定。除此之外,风要素既能创造意境深远的动态景观,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又具有相应的经济和环境保护价值,意义重大。风的元素往往与其他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共同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它很难单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载体。

(二)光

光元素在园林景观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天象经常被用来巧妙地创造园林景观。因为光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它具有引导视线的功能。光有一种引导作用,人们都有趋光性,朝着光的方向移动,特别是在黑暗的空间。比如,景区常见的“一线天”场景,就是利用光形成顿悟感,制造心理刺激。比如苏州柳园的入口空间非常狭窄,穿过黑暗的走廊后空间非常明亮,也营造出一种奔腾向前的氛围。此外,光能给人們带来温暖和光明,代表着希望。在古代,许多人都崇拜它。此外,植物、建筑等建筑元素往往与光元素结合,创造光影变化,呈现出美妙的氛围。光元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表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环境、氛围等元素的相互作用上。

(三)声

声景很容易辨认,在场景中产生合适的声音可以增强游客对空间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同的声景用在不同的园林景观中,可以烘托氛围,调动游客的情绪,使其不自觉地沉浸其中。例如,水体在物理设计要素中具有动和静的区别。静水带来宁静,流水引起人们的兴奋,促使人们参与其中。另一个例子,人们讨厌交通噪音,但是却喜欢静静地听昆虫和鸟儿的鸣叫声。在某种程度上,声景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导听觉来影响人们的情绪,同时刺激并带动其他感官反应。在“非遗”的表现上,声元素通过刺激人们的听觉,传递着像豫剧、二股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空间

空间布局、结构、序列都属于景观的空间语言。景观空间布局指的是景观中的各景点或各物体在总平面上的点线面布置、大小比例、空间留白等。景观空间结构虽然是园林景观的骨骼,但景观空间结构比较抽象,往往藏于景观中,依靠游客活动和体验来感受。景观空间序列的布局往往是设计者的一种理性状态,通常是按照时间或空间的发展顺序来表达的,可以通过路径来实现。然而,它也属于一个抽象的表达,往往是模糊和暗示。由于每个游客的空间认知和学识、经历等存在差异,导致他们的观赏路线和方式选择就会不同,因此,对于景观空间来说,游客体验到的空间语言会和原有秩序不相等。

二、景观设计要素

(一)地形

地形是景观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所有景观的基础。从大类别来看,地形的种类非常多;从景观的角度来看,地形主要有平地、土丘、斜坡、台地、坡地等。在园林建设中,地形的塑造直接支配、调动着人的心理感受和空间氛围,影响着其他元素的安排。在具体的地形设计中,要尽量少动土,尊重原始地形,根据基地的现状,合理规划,设置高差,完成空间构成。同时要把其他景观要素和地形的基本功能相结合,考虑其整体效果。此外,地形在建设生态小气候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表自然排水应合理布置,通过植物、水和其他元素的结合,创造一个适合人们身心需要的环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可以通过地形的形态来传达文化内涵,比如形成舞蹈、音乐表演所需场地的凸起平台,或者通过地形来体现庄严的文化雕塑等。文化广场、展览广场等需要大面积空地的场所可以利用平地。山坡上可以种植有意义的植物,创造一种古雅的农耕文化。

(二)植物

植物在空间建设、遮阳、生态、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空间结构方面,植物可以通过改变空间顶部或立面的开闭来改变空间的开放性。植物的防晒功能也是针对树木的,对叶子的质地和形状有一定的要求。而生态功能更为明显。比如植物对于光照的调节、小气候的调节、生活习性的调节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地被植物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与其他景观设计元素不同,植物的外部特征会随着时间、大小、高度、颜色、密度等发生变化,变化很大。这种时间特征对景观环境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表现层面,植物元素的表现可分为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如通过植物视觉造型表现某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象,通过植物意蕴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本质,如代表竹林七贤传说的竹子意象。

(三)水体

水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水景观是东西方园林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西方喜欢应用规则水体和喷泉,东方则更喜欢写意、自然的水体建设。人都喜水,公园中的水景常常能吸引人们靠近和触摸,而水上活动也能吸引人们参与其中,放松自己。在具体设计中,由于水体形态的多样性,可以根据不同地点、活动和人的需要,设计不同形态的水体。就功能而言,水既有灌溉土地和冷却空气的实际作用,又有改善景观环境、营造生态效益的作用。水分为两种类型:静态水和动态水,不同的类型给人不同的感受。在河流、溪流和喷泉中都能找到流动的水。流动的水会让人兴奋,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水的生态效应主要体现在节约用水、水净化、降低温度等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现方面,水元素可以更好地突出农耕文化等文化内涵。

(四)建筑物

人们之所以能在室内空间进行活动,主要依赖于建筑物的庇护,为了让建筑物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其位置、布局、立面造型等都需要规划和协调,这时就产生了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应注重绿地所在城市公园环境的协调。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的视距与建筑物高度的比例为1:1时,空间就会完全封闭;当视距与物体高度的比值为2:1时,空间是半封闭的;如果比例为3:1,则闭合感达到最小值;当比例为4:1时,闭合感就会完全消失。应特别强调,植物对建筑物有较强的影响,植物作为一种媒介,它可以维持建筑物和环境之间和谐关系。对于建筑本身而言,建筑立面的颜色、结构和材料是影响其特性的主要因素,而建筑平面的布局和建筑物的组合则影响建筑的外部特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现方面,不同形状、材质、色彩的建筑可以传达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洛阳的宫灯文化的表现有赖于唐代特色的建筑形象,而农业文化则有赖于传统的茅草房、木屋等建筑形象。

(五)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在古典园林和现代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这些空间环境中,景观小品往往可以成為空间的焦点。景观小品可以传达特别的信息,感染人们的情感,使景色更具有人情味。景观小品种类繁多,既实用又富有表现力。在具体设计实施时,景观小品在达到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依据生态原则,着重表现出地域文化和当地特点。比如把本土的语言符号和本土材料融合为一体进行加工,或者选用一些可再生材料制作景观小品。这样既可以突出当地特色,又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观念。

(六)地面铺装

铺装是满足大多数人对景观环境的场地使用的重要媒介,主要材料有砖、沥青、水泥和当地的木材、玻璃、金属等。在园林道路上铺装,其主要作用是引导人们逐一到达景区,通过改变材料促进功能区的变化,通过铺装将广场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铺装图案很容易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空间,营造空间氛围,创造趣味性,还可以通过提取某种符号,反映在铺装上,来体现某种精神面貌。与此同时,铺装要尽可能地选用当地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将可持续发展、节能、生态等理念应用其中,还可以体现当地的特色,既满足了实用性,又满足了美观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现层面,可以直接提取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和符号,在人行道上进行视觉展示,使游客在行进过程中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需要依附于景观环境和景观设计要素,但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运用景观环境和设计要素,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设计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演变或抽象化,然后再融入到景观环境和设计要素中,只有这样,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和谐的景观表现。

参考文献:

[1]杜艳.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2]刘文华,郝丽梅,周德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符号研究[J].中外建筑,2011(02).

[3]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布凤琴,陈虹,方李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

[5] 陈玲玲.景观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张群.从景观符号看传统景观文化的传承[J].华中建筑,2006(8).

[7] 刘文华.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文化符号研究[J].中外建筑,2011(2).

猜你喜欢
设计要素非遗
益智木制玩具的设计方法研究
吉祥物设计的关键要素与设计思路初探
会展设计要素探究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