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

2020-09-10 07:22吴小庆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工作能力培养高中化学

吴小庆

摘要:化学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难点学科,很多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不感兴趣,进而导致课堂学习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高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化学课堂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促使学生在对化学知识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他们化学学习效率,为其迎接高考做准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学生;能力培养

高中阶段对所有学生来说都很重要,他们直接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心理和学习状态都发生了一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教师们开始将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些新观念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希望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化学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化学教师秉承新理念和实用新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兴趣高涨,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与素养,为其从容应对高考的打基础。

一、生活化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人们常说生活能够为知识创造价值,而知识的源泉是生活。由此可见,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服务于人类的知识点,想要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可以通过回归生活实现。化学学科的知识点都是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来的,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真实用途,进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生活化环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學知识学习的乐趣,学习起来也相对轻松一些,效率也会明显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乙烯”内容时,高中化学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一上课,化学教师直接将一段一个人用乙烯催熟猕猴桃的视频播放出来,促使学生回忆自己在家里是如何催熟水果的,并提出问题“视频中使用乙烯催熟水果对人体是否有害”引发学生讨论。学生们纷纷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了几种常见的催熟水果的方法,并且对乙烯催熟水果发表了个人意见,化学教师由此引出“乙烯”内容,并逐步将乙烯分子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地位等内容讲解给学生,促使其全面了解乙烯。化学教师应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乙烯内容引出来,不仅激发他们深度探究乙烯的欲望,还提高了他们课堂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模式教学,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当前环境下,应试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时代需求,因此教师们开始转变教学思路,想要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之培养成为当下社会需要的人才。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聚集到一起共同讨论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手段,对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十分重要。高中化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模式进行,促使高中生通过和他人协作完成某一任务或者实验,以此锻炼和提升自我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内容时,高中化学教师首先通过带领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糖和蛋白质产品引入课堂。随后,化学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奠定食物中是否含有糖类和蛋白质”,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提示完成实验探究活动,并由此自主得出结论。学生对实验探究十分感兴趣,快速融入到实验中,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完成实验探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们都能够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很多新颖的想法“脱颖而出”,能够快速完成实验探究活动,也能够高效地总结出实验结论。

三、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升华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不给予高度重视,学生很容易出现厌烦心理,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也随之升高。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应用此道理,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展开化学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致提高后,他们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兴趣也会逐步提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内容时,化学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将自行车、火车、高铁、飞机等图片展示出来,鼓励学生选择一种交通工具使得自己从家里到达北京的时间最短。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飞机。稍后,化学教师有展示出来馒头和蛋糕等发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发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热情很高,化学教师由物体运动的快慢、食物的腐烂的快慢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并通过几种不同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展开教学。在化学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很快融入到化学课堂中,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

四、利用微课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时间过长都会出现走神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微课是一种短小且高效的视频,是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衍生出来的辅助教学重要工具,既能够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组织教学,将化学重难点知识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实现学生自主获取化学知识的效果。观看微课视频时,学生的自主性很高,也喜欢动脑思考问题,课堂学习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分类”一节中关于“分散系及其分类”内容时,化学教师借助微课视频将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呈现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能够快速区分它们。为了强化学生对上述概念的认知,化学教师又利用微课视频将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者分散剂聚集状态的不同形成的九种类型以及相关例子呈现出来,并列举出溶液、胶体、浊液等几种常见的分散系,促使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学习了分散系等知识点。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快速提高。

五、组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标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作为重要的内容提了出来,并鼓励教师们重视该能力的培养。化学学科是研究物质变化与规律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都是经过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将化学知识还原到实验过程中,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探究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思维敏捷,能够提出很多质疑,动手能力也由此提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内容时,化学教师在课堂中先通过生活中常见到的暖宝宝发热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并由此引出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内容。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化学教师鼓励学生亲自尝试尝试金属与盐酸、酸碱中和、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等实验,并结合实验现象说出其中能力的变化情况。学生在实验环境中,探究能力十分强,也十分细心,能够想要用手和温度器感知实验前后的温度变化,进而用温度的变化说明能量的转化问题。高中化学教师为学生创造出实验探究环境,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完成实验,并由此自主得出结论和产生深度探究能量转化的冲动与欲望,为教师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合作化、情景化、微课、实验探究等几种能够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高中生在多彩的化学课堂中,兴致很高,主动性很强,化学学习效率和化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000(032):7.

[2]马进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7,000(007):62.

[3]邵军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考试周刊,2017,000(022):83-85.

猜你喜欢
教学工作能力培养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高校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关系研究
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