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总结习惯与能力培养分析

2020-09-10 07:22张燕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

张燕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课后总结是比较关键的教学环节,也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产生明显影响。教师需要寻求数学知识总结的路径,培养学生课后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进而形成深刻知识记忆,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总结习惯与能力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后总结;习惯与能力;培养

引言

许多学生在数学课上认为自己听懂了、学会了,但是做题时却经常出错,长期如此,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习惯与能力,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和发散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后总结习惯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死板

传统的初中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尽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并不高,但是有很多教师为了提升成绩,保证学生能够尽量的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便在课堂上压缩与学生的互动时间和其他时间,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然后在学习完所有内容之后再进行大量的数学练习和考试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尤其是在后期不断进行考试和复习的过程中,但实际上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却很少能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甚至有些学生无法承受过重的学业压力,心理出现抑郁的情况。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难以带给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这一角度看,传统的死板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不可取。

(二)习惯与能力培养执行不到位

数学教程初始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总结课堂教学时间并习惯。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对学生是被动的,老师是教学的主持人。一些学生了解到,下一项任务不是教老师们,学生们在不了解问题的时候模糊地记得知识点。调查的原因是学生知识不足,课堂思考不足,没有提问的机会,也没有课堂教学。虽然小学数学老师现在已经学会了总结、重复学习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但是教师们通过实践学习和一系列因素,无法在课后向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课后总结习惯与能力的方法分析

(一)借助课堂笔记,引导学生养成总结习惯

總结习惯的养成,不能单纯地依靠人的大脑,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对于初中数学科目学习来说,如果头脑的灵活性是必要条件,那么,课堂学习中有效记录的课堂笔记就是充分条件,二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相关学习。所以,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好习惯。对于课堂笔记,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理论知识点课堂笔记”,该笔记用于记录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新的公式、定理、公理等等。一种是“经典例题、易错题课堂笔记”,该笔记用来整理和记录自己在每一次考试后或者教师对经典例题讲解时进行的一种整理总结笔记。最后一种是“自身弱势总结笔记”,该笔记用来总结自己对于数学科目中哪些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哪些内容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原因有哪些等等,以此来将自己对于数学学习的缺陷加以明确,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

(二)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课后练习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很容易遗忘掉知识内容,而随着时间推移,其对知识点的遗忘速度也会变慢,先学的知识点遗忘更多,后学习的内容遗忘比较少。为了改善该种情况,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复习,并在复习课结束以后,自行开展课后复习。学生在参与复习课程以后,利用随堂笔记将课上内容记录下来,为了更好地梳理知识点,可以结合思维导图方法。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从一次函数的知识开始进行罗列,逐渐延伸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内容,最后列举出二次函数的知识点.该种情况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具体的应用知识。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思维牵引归纳

在过往的初中生数学教学中,单一知识教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知识牵引归纳较少,难以满足基本的数学逻辑交互式学习。因此看重思维牵引与知识归纳总结在初中生科学教学中显得较为重要。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课后进行归纳总结对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数学课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四)自主互助,构建完善概念图框架

概念图作为数学体系中的一大分支,它的使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复习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形成条理性的框架,概念图是有效的辅助方法。为了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概念图必须要具有高度概括性,内容要丰富,思维要清晰。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第一章节进行框架的构建,再逐步完善与补充。当学生对概念图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独自梳理每章的知识点。如果遇到不会整理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或者询问教师,一定要确保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对学生系统性、抽象性、思维性要求极强的科目,总结习惯和总结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习惯与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所以,教师除了在课上对学生的总结习惯和能力进行培养外,还需要借助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好课后的自主学习,主动总结自己的不足和弱势,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将总结的学习活动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彭辉.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总结习惯与能力培养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53.

[2]武晓芸.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总结能力及习惯培养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52.

[3]豆怀慧.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总结习惯与能力培养的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8(10):73.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