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探讨

2020-09-10 07:23高鑫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5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中职学校

摘要:本文围绕就如何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这一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一套教材、两个阶段、三个强化,四个更新”的改革方法和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为了确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人才。

根据我们对中职学校周边地区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的调查,得出知识结构包括:

计算机软硬件安装和维护的基本知识;文字编辑和图像图表处理的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基础和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基础知识;数据库应用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能力主要包括: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的能力;能够操作文字处理、编程和软件开发工具;具备安装、测试、维护和维修微机系统的能力;能够安装和管理计算机设备、网络和机房。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得出结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按照“夯实基础、拓展专业、突出能力、提高质量、全面發展”的模式进行。

1、一套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贯彻课程改革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中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表明,学生不需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专业理论,而是应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反复讨论计算机教材,并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培养场所,对原有教材进行筛选和浓缩。编写校本教材的“训练指令”,计算机教学与考试应按照各门课程相应的“训练指令”要求进行,以夯实基础、拓展学生特长、突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组织训练教学为目标,实现全面发展。

2、两个阶段。

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尽可能选择计算机专业,这是毕业生就业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将学生的前两年分为“合格专业”两个培养阶段,即“夯实专业基础”和“拓展学生专业”。

巩固专业基础阶段主要解决“基础厚,口径宽”的问题,授课时间为一年级。

拓展学生专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针对性和适应性”问题,授课时间为初二,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三个强化。

(1)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专业,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因此,我们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周开设了一个基于计算机文化的讲座,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教育,告诉他们在中职学校的每个阶段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以及如何学习,并鼓励和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专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抽象的理论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并愿意向你学习和与你一起实践,否则学生每天都会在游戏或聊天中度过他们的日子。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提高就业竞争力,必须注重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加强实训课程的教学。因此,培训计划应侧重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后能有一个“宽口径”的就业机会,必修课一定要学生掌握,不能学生有偏见。其次,把握软硬件结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践教学上,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

(3)加强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告诉我们,学生要学会求知、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现代企业员工的素质也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一个不能与人共事,不能与人合作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是无法立足的。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没有简单的经典计算机应用,而是越来越多的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应用。

(1)更新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因此,在中职,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应再作为主体出现,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监督者或引导者。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相应地改变,教师经常使用提问、启发式、讨论、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法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也在加快,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方式也在更新。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优势,建立双向互动的教育技术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地开展教学活动,是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有差异性、多样性,面对“职教三年攻坚”的新形势,如何加强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构建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中,“一套教材、两个阶段、三个强化、四个更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因校而异,有个性才有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能团. 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000(001):82-84.

2.张国贵. 中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现状及思考[J]. 科教导刊, 2009, 000(026):142-143.

3.朱柯颐. 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探析[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08):527.

作者简介:

高鑫,男,1991.4,汉,淮海技师学院,计算机,本科江苏宿迁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中职学校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专业应用导向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究①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双培计划—院校间交流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