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0-09-10 10:05胡国俊
天府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

胡国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教师备受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成立小组实质性帮助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并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日常的交流中完成思想的碰撞,以此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但是现阶段依然存在问题,例如:形式重于实质、教师引导作用不明显、学生参与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打击了课堂积极性。本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有效性,希望为教育行业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存在问题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因素,是三大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承担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推算能力的提高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度,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交流能力、能动能力、思维转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有效改善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制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数学课堂已经向着素质教育看齐,但依然存在不足有待解决,本段收集了几项较明显的问题,具体为以下:形式重于实质、教师引导作用不明显、学生参与水平参差不齐[1]。

(一)形式重于实质

现阶段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走进了误区,过于偏向形式重于实质的现象,只是进行小组教学,将学生一一分配对象,但是应试教学的实质从未发生改变,采用的还是“填鸭式”教学,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进行教学而已。例如:教师分配学生,或是四人一组、或是六人一组,在遇到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解决。这种模式下学生并未真正参与课堂,也未真正意义上交流,只是浪得了时间和精力,往往形成“出力不讨好”的局面[2]。

(二)教师引导作用不明显

一些小学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之前并未真正了解其本质内容,只是片面的认识大体过程,认为“小组合作”就是将问题布置与学生,让他们进行探讨,自己做好评价和判断即可,完全变成了“让观者”。其实不然,这种行为是极其错误的,虽然重视学生“主体性”,但不能将自己抛制度外,可以转变身为“引导者”“沟通者”,是绝对离不开教师的存在的。由于引导作用效果不明显,小组而合作学习的展开事倍功半,学生很难认识到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何如进行分工,从而影响了数学课程的进度。

(三)学生参与水平参差不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是简单分配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差异性、接受能力等基本形式,一般采用空间分组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就近原则”为基础。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缺陷,先是学生的基础水平不一,不能实现公平,在探讨问题过程中也比较吃力;其次是学生的差异性,也是性格的不同,很难达成合作意识,毕竟年龄小、课堂时间有限,合理的分配和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在这样形式下,学生的学习进度耽误了、无法型高效的课堂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自然也会下降。此外,小组合作体现最明显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纪律、进度需要严格掌控,以免出现浑水摸鱼的情况[3]。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有效性

(一)做好前期的分组工作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合理分配。首先明确小组人数的设置,在4人为最佳,且不能超过六人,人数安排为偶数,如若超过一定人数,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导致学生不能完全参与进来;人数过少更是不行,会影响课堂的整体效率。在进行分配组员过程中,教师要秉承合理原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优等生和学业困生结合、文静的学生和活泼的学生结合等等,多个角度出发,才能实现小组的分配。

(二)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数学游戏

小学阶段的学生依然贪玩,游戏的加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极大促进了数学课堂的氛围和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加入游戏,吸引学生的参与,实现“快乐课堂”。例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中的《有余数除法》这一章节,以游戏为导入在适合不过,组织学生“抱团”。首先,教师喊出报团人数,学生通过最近的人员形成教师所说的数字,例如为奇数时,会有几个学生是多余的;在偶数时,学生则可以组成团;接下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多余的小伙伴呢”“人数不够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然后缓缓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有个接受过程。

(三)设置小组合作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最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如果与生活紧密连接,则会降低学生的排斥心理,并结合情境教学可谓一举两得,有效满足了学生的发展。在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特点相匹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兴趣是一点,另一方面是促进思考和质疑,进一步激发主动性,是发散思维养成的关键阶段。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圆形的运动》这一章节时,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书本上的知识为学生讲述轴对称图形,还可以结合生活,像我们使用的书本、镜子、桌子、窗户等等,然后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在这样情形下,学生的兴趣会极大提高,会发现原来数学与生活离得这么近,从而进一步拉近与数学的距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简要描写。文中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种方法:做好前期的分组工作、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数学游戏、设置小组合作教学情境,可以看出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希望为教育行业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冉令萍.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9.

[2]陈富.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師版),2018:41.

[3]宋广乐.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96.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