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核心素养点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

2020-09-10 10:05付其忠
天府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新思维

付其忠

摘 要:现如今,新课程的发展改革对于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更好的开展小学教学工作。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应该在教学环节上有所创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下创新思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提出相应加强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思维;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之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个体差异,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根据阶段性数学教学的效果,及时调整数学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适应难度不断增加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通常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单一的接收老师传递的信息,大部分教师也不理会学生是否能够消化知识,应试教育思想严重,使数学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即使产生了疑惑也不敢向老师提问,虽然做了大量的课堂记录,但是由于只保证了数量没有保障质量,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不明显[1]。长时间难以提升的成绩渐渐地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程中一般的例题都有很多解题方案,但是教师只是单一地传授一种方式,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解题方法不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行为很大程度的阻碍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打破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教学主体,自己作为辅导者,应多为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最终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培养出小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思维。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具体措施

(一)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课上重视和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質疑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日后数学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2]。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上根据现有的教材内容,设置合适的教学问题,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在问题提出之后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从而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教师也要多投入精力,不断在课堂上通过有简入难的数学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小学生都能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起小学生的思维培养。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和平移》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什么物体在对称平面是互相吻合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如何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吸引下会自觉进行探索,搜集身边的轴对称物体,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会轻松很多,同时也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空间。数学知识大多数都是抽象的,以小学生的年龄来看,很不利于他们吸收和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溜号、注意力分散等都是常见现象[3]。对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当中的一些数学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向学生介绍一下数学公式产生的时间和发展历史,以及历史上著名的数学伟人,通过相关故事的插入让小学数学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活跃。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改变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日后他们的核心素养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锻炼思维能力

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由浅入深的,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树立自己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在出现问题时不要第一时间找到老师,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来进行自己解决,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生在教育初期一旦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使学习效果更佳高效[4]。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遇到问题时先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进行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自主探究环节中,教师也为小学生规划正确的思考方向,不能让学生盲目地探究,因此浪费时间。

(四)强化数学语言培训,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数学课堂展开教学中,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培养起良好的数学语言感知能力,教师要将数学语言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渗透。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的课程中,教师首先要给出学生题目:44×20=?随后再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侧面强调此算式中可以运用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在计算方法上可以将一个数当做两个数的乘积来计算。在讲解计算过程时教师要保持专业的数学语言和用词,例如:乘积、分解、乘法结合律等,小学生在课上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良好的掌握数学语言,潜移默化的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结束语:

目前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方向,因此为了能够良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小学数学教材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数学问题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会积极自主的进行探究,最终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秀苹.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63.

[2]江承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思维——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27-28.

[3]朱明虹.聚焦核心素养以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54-55.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创新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