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9-10 02:13夏娇
高考·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夏娇

摘 要: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在当前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教育应当响应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建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更新教学工作安排,并最终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中化学;培养策略

新时代,新要求。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因此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高中阶段的教育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建立。高中化学所强调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善于并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各种现象,对问题和困难充满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同时不断的追求新知识、应对新挑战,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也就是说高中化学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并且忽视实践操作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提升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学过程同样也是教育过程,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脱离教师这根“拐杖”,充分发挥自身个性化的特色,而这就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本文将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期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

一、课程与生活相连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工作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所以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而是过多地重视了死记硬背在提升学生应试能力方面的作用。实际上在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很容易会产生弃学、厌学,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创新能力培养和教学效果发挥,因此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用生活中的各种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章节时,涉及到了非常简单的氧化铁与酸的反应公式,即“Fe2O3+6HCl=2FeCl3+3H2O”,根据之前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因为氧化铁和酸的酸的反应可以在生活中用来除铁锈,所以教师可以用这个作为这一章节学习的“引子”。

教师可以从教室找一个带有铁锈的铁钉,在上课前带装有一定量盐酸的烧杯到教室,并询问学生在家中都是怎么除掉铁锈的,有的学生说用砂纸摩擦,有的学生说用除锈剂,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透明的液体,并说这个液体就可以让铁锈自己消失,然后将带铁锈的铁钉放入盐酸当中,给予一定的反应时间,这段时间教师就可以进行课程内容教授,等到反应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将铁钉拿出,这时学生会观察到透明液体变成了棕黄色,而铁钉上的铁锈也不见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生活跟化学之间具有密切的连接性,并产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欲望。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相对于其他学科,实验是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最重要的特色,而且因为化学实验变化多样,所以更加吸引学生,因此高中化学为了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不要因为害怕“浪费时间”,而压缩了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拉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做好基础知识教学工作,并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弥补知识上的漏洞,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将学生带进实验室。

例如在学习“钠、镁及化合物”章节时,教师可以安排一节“海水提纯”实验教学。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在分组是需要注意,尽可能的多多考虑不同的因素,不要仅仅以成绩作为分组的依据,还可以从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表现、性别等方面出发进行分组[1]。每个小组给予一定量的实验材料以及实验工具。提取氯化钾晒盐后,剩下的盐卤中含有氯化钾、氯化镁,以及少量氯化钠。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不同,且氯化镁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和氯化钠,可以通过向混合物中加入蒸馏水的方式,溶解大量的氯化镁。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验来获得镁单质,小组成员通过理论演示,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反应过程,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给予实验材料进行验证。

三、学习和复习相配合,促进学生温故知新

优秀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坚实的理论知识的支持,而且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连接性较强,像置换反应等反应规律在多个章节、单元中都有出现,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温故知新的意识,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知识,来应对新知识提出的挑战[2]。

例如在刚刚教授高中化学知识内容时,学生们就接触到了钠这一个非常特殊的金属,他不像铁、铜等有色金属一样,它是无色、极易氧化,并且可以跟水发生反应,根据钠的这些特点,在后面的“金属活泼性”相关的内容教学中,就需要将钠元素跟其他金属元素进行比较。在比较钠和铁的活泼性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常识,判断那种金属的活泼性更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支持钠的活泼性更高的观点,通過分析学生提出的依据,可以总结出两条判断规律,即一是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二是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进一步的询问铁和铝的金属活泼性哪个更高,并且通过实验,发现铝可以将铁从氯化铁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又获得了“该金属是否能把其他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这一条判断标准,另外根据金属活泼性越高的金属,与酸的反应越剧烈,可以观察化学反应中氢元素的置换量和置换时间,判断金属活泼性。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时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也能促进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当前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中化学的消息效果都取得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同,特别是部分老教师并未建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无法实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接受新事物、应对新挑战,学习并应用新技术,尽可能的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根据公式进行验证试验。另外教师还要改变自身的身份角色认知,从“教育者”转变成“引导者”,教学工作不再是教师“拉着”学生,而是学生“推着”老师。

参考文献

[1]吴晓连.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刍论[J].成才之路,2019(20):42.

[2]孟晓燕.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56+64.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