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联合通督补肾活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观察

2020-09-13 12:52赵莉赵欲晓胡静谌少颖邵庆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针法急性期活血

赵莉 赵欲晓 胡静 谌少颖 邵庆华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针灸理疗科 河南郑州45000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骨科疾病,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发病率约为5%,其中以L4~L5、L5~S1多见,约占90%~96%,且急性期疼痛剧烈,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1]。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于“痹症、腰痛”范畴,该病多由于湿热风寒侵袭机体,导致气血痹阻所致。中药塌渍是采用活血化瘀、舒经通络药物,经皮肤局部渗透、吸收,从而缓解疼痛[2]。通督补肾活血针法是通过针刺督脉,补肾健骨,促进气血运行,活血通络,标本兼治[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塌渍联合通督补肾活血针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8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1 例;年龄36~60 岁,平均年龄(46.35±4.74)岁;病程3 d~5 年,平均病程(2.21±1.01)年;突出部位:L4~L5突出18 例,L5~S1突出17 例,L4~L5与L5~S1同时突出8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22 例;年龄37~61 岁,平均年龄(46.48±4.68)岁;病程2 d~5 年,平均病程(2.25±1.07)年;突出部位:L4~L5突出19 例,L5~S1突出18 例,L4~L5与L5~S1同时突出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突出部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 年版)》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4];经核磁共振(MRI)、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且为急性期;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腰椎滑脱、肿瘤、结核、严重骨质疏松、压迫马尾神经及脊髓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处于哺乳或妊娠期;皮肤破损、溃疡、皮疹;心、肝、肾及造血系统功能障碍;既往有脊椎手术史;有认知或精神障碍。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2 次/d,30 min/ 次;并给予活血化瘀、脱水等药物治疗,如β-七叶皂苷钠、红花注射液等。连续治疗2 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塌渍联合通督补肾活血针法治疗。(1)中药塌渍。采用我院中药塌渍方:麻黄20 g,花椒50 g,川芎30 g,制川乌50 g,干姜30 g,桃仁10 g,白术50 g,延胡索20 g,独活20 g,羌活30 g,加纯净水2 000 ml 及95%酒精500 ml 浸泡1 周后过滤,并加入融化的冰片和血竭混匀制成,润湿30 cm×20 cm 纱布垫,于微波炉加热至40 ℃,覆盖于腰部痛点处(皮肤破溃、炎症者禁用),30 min/次,治疗完毕后擦干皮肤,注意保暖。(2)通督补肾活血针法。取穴于后溪、腰阳关、肾俞、风市、人中、复溜、束骨。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采用(25~60)mm×0.3 mm 无菌一次性针灸针,均行提插捻转手法,并贴骨进针,留针30 min。1 次/d,5次/周;并进行委中刺血,采用三棱针于委中穴青筋络脉上点刺放血,并将火罐拔于所刺部位,留罐5 min,出血量2~6 ml,1 次/周。连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1)疗效。疗效评估标准:疼痛感消失,可正常生活工作,直腿抬高>70°为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对生活工作影响小,直腿抬高30°~70°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2)两组治疗前、治疗2 周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总分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3)两组治疗前、治疗2 周后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 评分)进行评估,总分0~29 分,包括主观症状(0~9 分)、临床体征(0~6 分)、日常活动受限(0~14 分)、膀胱功能(-6~0 分),分数越低,功能障碍越明显。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3 例,有效18 例,无效2 例;对照组显效20 例,有效15 例,无效8 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

2.2 两组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43 43 12.261 7.630<0.001<0.001 tP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t P 5.68±1.35 5.73±1.36 0.171 0.865 2.24±1.25 3.68±1.12 5.626<0.001

2.3 两组JO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观察组各项JO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JOA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JOA 评分比较(分,±s)

时间 组别 n 主观症状 临床体征 日常活动受限 膀胱功能治疗前 观察组对照组43 43 tP治疗2周后 观察组对照组43 43 tP 3.52±1.21 3.62±1.24 0.379 0.706 7.56±1.10 5.68±1.35 7.079<0.001 2.36±0.58 2.42±0.57 0.484 0.630 4.89±0.58 4.02±0.54 7.200<0.001 4.69±1.68 4.72±1.70 0.082 0.935 12.52±1.33 9.89±1.54 8.476<0.001-4.52±0.56-4.49±0.60 0.240 0.811-1.21±0.47-2.01±0.52 7.484<0.00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变性,髓核向椎间盘后外侧或椎管内突出,压迫马尾神经、神经根导致疼痛,临床治疗应及时解除神经根水肿、改善微循环。

中医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劳损外伤或外受风寒湿邪,导致经脉阻痹,瘀血内阻不通,不通则痛,应以通督补肾、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5~6]。本研究采用中药塌渍联合通督补肾活血针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治疗2 周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塌渍所用药方中花椒、干姜可温中散寒止痛;川芎、桃仁可活血化瘀;羌活、独活、麻黄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延胡索可活血止痛、行气通络,且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的热作用下,塌渍液可由表及里透入皮肤,发挥舒经通络、活血化瘀功效。通督补肾活血针法取穴于腰痛经验方“腰痛八针”,且督脉为“阳脉之海”,可运行气血、转输精髓、濡养脏腑筋骨,通调督脉经气,通而不痛,且强调贴骨进针,并进行放血治疗,可活血化瘀,调整气血循环,减轻疼痛,疗效显著[7]。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中药塌渍液中有效成分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解除神经根水肿;且针灸治疗可促进局部炎症物质吸收,减轻局部压力与水肿,缓解疼痛症状;针刺于骨膜,会引起局部组织蛋白水解,增加血管活性物质、末梢神经递质,降低血清中致痛物质缓激肽及5-羟色胺水平,减轻疼痛[8]。本研究治疗2 周后,观察组JO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药塌渍与通督补肾活血针法联合使用可共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药塌渍联合通督补肾活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

猜你喜欢
针法急性期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UHPLC法分析补肺活血胶囊中12种指标成分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