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20-09-13 12:52刘雪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胆囊

刘雪霞

(河南省巩义市中医院手术室 巩义451200)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常用的麻醉用药方式有静脉输注、靶控输注等,麻醉镇静药物有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等[1]。不同的麻醉药物能够获得不同的麻醉镇静效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疼痛均会产生不同影响。选用有效性、安全性高的麻醉方案对手术治疗总体效果、患者术后恢复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9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1 例;年龄28~59 岁,平均(47.5±5.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1 例,Ⅱ级15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0 例;年龄30~58 岁,平均(46.3±3.7)岁;ASA 分级:Ⅰ级29例,Ⅱ级1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ASA 分级)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ASA 分级[2]为Ⅰ~Ⅱ级;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过敏体质,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参与本研究前使用过可能对研究效果产生影响的地西泮类药物。

1.3 麻醉方法

1.3.1 基础操作 给予两组肌肉注射0.5 mg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国药准字H41020291),开放静脉通道,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等。

1.3.2 对照组 给予枸橼酸芬太尼(国药准字H42022132) 复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33360)静脉麻醉。具体方法:给予2 μg/kg 芬太尼+2 mg/kg 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给予0.05 μg/(kg·min)的芬太尼、0.3 mg/(kg·min)的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手术期间间断性给予0.05 mg/kg 注射用维库溴铵(国药准字H20067267),保证患者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能够维持在平稳状态。

1.3.3 观察组 给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200)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具体方法:通过靶控输注泵输注6 μg/ml 的瑞芬太尼、3 mg/ml 的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手术操作过程中,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时对药物使用浓度进行合理调整。手术操作期间间断性给予0.05 mg/kg 维库溴铵,保证患者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能够维持在平稳状态。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2)观察两组术后意识恢复、清醒时间和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行术后疼痛评估,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3)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s)

并发症发生[例(%)]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术后意识恢复时间(min)术后清醒时间(min)VAS 评分(分)46 46 tP 11.47±1.95 7.67±1.17 25.191 0.000 18.74±1.52 10.00±1.43 62.846 0.000 3.99±0.32 2.01±0.34 63.551 0.000 18(39.13)6(13.04)6.346 0.001

2.2 两组各时间点HR、MAP 水平比较 麻醉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10 min 时、术后即刻,观察组HR、MAP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2。

表2 两组各时间点HR、MAP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各时间点HR、MAP 水平比较(±s)

HR(次/min)麻醉前 麻醉10 min 术后即刻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MAP(mm Hg)麻醉前 麻醉10 min 术后即刻46 46 tP 91.63±7.79 92.01±7.84 0.515 0.593 114.74±8.27 94.65±8.84 24.906 0.000 117.85±8.84 96.83±6.85 28.108 0.000 70.35±9.23 69.95±9.52 0.452 0.647 86.74±9.45 74.54±8.56 14.333 0.000 100.08±7.82 75.75±9.75 29.263 0.000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刺激,术中须保证麻醉深度,确保在实施强烈刺激操作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维持在稳定状态,同时要保证患者术后较短时间内能够苏醒,减轻认知功能损伤[3]~4。既往研究显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时,麻醉方案的选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手术安全性、手术疗效均极为重要[5~6]。

丙泊酚、瑞芬太尼均为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麻醉药物。丙泊酚属于烷基酚类短效麻醉药,是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安全、高效的静脉麻醉药,起效时间为30~60 s,维持时间为10 min,镇痛效果理想[7~8]。但丙泊酚为一种无镇痛作用的麻醉药物,因此,通常需与镇痛类药物联合使用,两者协同作用,以提高镇静、镇痛效果。瑞芬太尼属于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超短效镇痛药。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镇痛起效更加迅速,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1.5~3 倍,能够快速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发挥镇痛效果[9]。瑞芬太尼应用过程中代谢速度更快,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瑞芬太尼结构中包含脂键,应用过程中容易被血浆、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脂酶代谢降解,输注时间较长也不会有体内蓄积,不会对患者术后苏醒产生影响。此外,瑞芬太尼还具有心血管功能稳定维持、无组胺释放、手术应激反应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等优势[10~12]。与常规静脉麻醉比较,靶控输注麻醉结合了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能够以患者具体术中指标为依据对靶浓度进行有效调节。因此该种麻醉方式用药起效快、代谢迅速,可获得更稳定麻醉的效果,确保手术的顺利。

本研究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方案用于观察组,该组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面均表现更理想。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方式,可有效维持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丙泊酚芬太尼胆囊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哪些胆囊“要不得”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