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作的相关性分析

2020-09-13 12:52常红霞任红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衰入院心肌梗死

常红霞 任红玲

(1 河南省郑州西区中医院检验科 郑州450000;2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检验科 驻马店463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介入、溶栓、抗休克等治疗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大大降低了病死率。但临床实践中发现,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2]。因此,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对积极实施预防与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其发病、治疗及预后发展中,患者机体各项生化指标也随着疾病发展而改变,其中血尿酸(UA)、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心肌肌钙蛋白T(cTnT)、B 型利钠肽(BNP)均为常见的心肌梗死标志物,但目前临床对上述指标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衰患者的报道较少[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UA、cTnⅠ、cTnT、BNP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作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0 月~2020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7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心衰发作,分为发生组19 例与未发生组28 例。发生组男10 例,女9 例;年龄61~76 岁,平均年龄(68.46±3.10)岁;体质量43~82 kg,平均体质量(62.29±4.08)kg;发病至入院时间3~16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9.52±3.16)h。未发生组男13 例,女15 例;年龄60~77 岁,平均年龄(68.51±3.19)岁;体质量42~81 kg,平均体质量(62.10±4.11)kg;发病至入院时间2~17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9.48±3.15)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4]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经心脏彩超、CT 等检查确诊;首次发病;临床资料保存完整。(2)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伴心源性休克;既往存在PCI 治疗史;伴严重基础疾病,如脑、肺、肝等重要脏器存在功能性障碍。

1.3 检验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0 min 后取上层血清,置于室温环境中待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公司提供,型号:TBA-120FR)检测血UA 水平,采用双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BNP 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TnⅠ、cTnT 水平。本研究所用试剂盒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且均在保质期范围内,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需按照操作说明严格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作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比较 发生组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比较(±s)

BNP(pg/ml)发生组未发生组组别 n UA(μmol/L)cTnⅠ(ng/ml)cTnT(ng/ml)19 28 tP 614.36±183.26 443.52±119.21 3.879<0.001 6.73±1.69 2.16±0.91 12.009<0.001 7.10±1.87 2.54±0.71 11.762<0.001 1 513.26±463.25 914.20±210.47 6.011<0.001

2.2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作为协变量(均为连续变量),心衰发作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25.971+1.263X1+5.395X2+3.270X3+2.124X4,提示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作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心脑血管科常见的病症,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多表现为压榨性、持续性胸痛、胸闷等,如未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累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等重要系统功能,还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以心力衰竭患者较多,对其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威胁[5~7]。因此,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直观、准确的观察指标,为临床提供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且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作的影响因素(OR>1,P<0.05)。cTnT、cTnⅠ均为临床评估心肌功能的常用指标,属于心肌蛋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当心肌梗死严重时,机体应激反应加强,交感神经兴奋,促进儿茶酚胺分泌量提升,从而导致心肌氧化反应增加,促进cTnⅠ、cTnT 合成与分泌。因此,cTnⅠ、cTnT 水平升高,易加重疾病发展,诱发心力衰竭[8~10]。UA 是嘌呤核苷酸在氧化反应中的最终产物,当机体发生损伤,出现缺氧、缺血情况时,易导致机体氧化反应增强,提升UA 的含量,促进血小板聚集,造成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并进一步造成血管局部炎性反应加强,导致斑块不稳定,从而加重患者病情,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11]。BNP主要是由心脏合成并分泌,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左、右心室的张力均会增大,刺激室壁合成并分泌BNP,从而对心肌梗死发挥拮抗作用,以保护心功能。因此,BNP 水平升高,则表示患者心肌梗死病情加重,加重心脏负荷能力,从而诱发心力衰竭[12]。综上所述,血UA、cTnⅠ、cTnT、BNP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作的重要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心衰入院心肌梗死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