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利迭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价值探析

2020-09-13 12:52黄关庆李永朋张杨桥张爱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标志物支气管气道

黄关庆 李永朋 张杨桥 张爱军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急诊科 东莞523520)

支气管哮喘是由呼吸道变态反应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气促、喘息和呼吸困难[1]。目前临床尚无根治方法,只能通过止咳平喘、抗炎解痉等对症治疗来缓解症状。沙丁胺醇是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等致敏物质释放,防止支气管痉挛,但其解痉平喘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且长期单一使用易造成耐药性,降低疗效。舒利迭融合了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种成分,可长时间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产生舒张作用[2],但其临床疗效还有待观察。本研究探析舒利迭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7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 例和观察组54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9 例;年龄19~52 岁,平均(37.07±5.15)岁;病程1~4 年,平均(2.12±0.32)年。观察组男26 例,女28 例;年龄18~55 岁,平均(38.33±6.12)岁;病程1~4.5 年,平均(2.14±0.38)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 年版)》[3]中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年龄≥18 岁;(3)急性发作期。排除标准:(1)胸片检查见明显病变者;(2)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3)脱落病例。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生素、补液、吸氧、拍背、祛痰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国药准字H50020453)吸入治疗,每次吸入1~2 揿,必要时可每4~8 小时吸入1 次,但24 h 内最多不超过8 揿。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舒利迭(国药准字H20090240)吸入治疗,每次1 吸,每日2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 周。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及痰液炎性标志物水平。(1)临床疗效:治疗后,咳嗽、气促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哮鸣音情况消失为显效;咳嗽、气促部分改善,呼吸困难、哮鸣音情况部分好转为有效;上述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肺通气功能:采用日本捷斯特HI-101 型肺功能仪,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值流速(PEF)。(3)痰液炎性标志物: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第一口深部痰标本。漱口后给予雾化吸入诱导咳嗽排痰,痰标本(标本量>2 ml)置于干燥试管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2 000 r/min 高速离心20 min,取上清液于-50℃冰箱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DNM-9602 酶标分析仪检测痰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1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3.58%(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肺通气功能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EF 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通气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肺通气功能对比(±s)

PEF(L/s)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FEV1(%)治疗前 治疗后FVC(L)治疗前 治疗后53 54 t P 52.63±7.48 53.91±7.37 0.870>0.05 75.22±8.74*86.36±9.16*6.437<0.05 2.72±0.47 2.80±0.62 0.745>0.05 3.11±0.25*3.79±0.23*14.635<0.05 4.14±1.02 4.64±1.10 1.561>0.05 4.93±1.40*5.97±1.12*4.238<0.0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痰液炎性标志物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炎性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痰液炎性标志物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痰液炎性标志物水平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IL-5(n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ECP(μg/L)治疗前 治疗后53 54 t P 326.13±27.50 319.90±31.26 1.095>0.05 247.44±28.79*153.29±24.16*18.307<0.05 512.26±49.36 503.64±47.21 0.923>0.05 473.71±37.25*241.02±36.33*32.704<0.05 188.39±32.50 182.53±31.58 0.946>0.05 117.33±21.46*89.97±23.61*6.275<0.05

3 讨论

哮喘发作与多种致炎因子有关,如T 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释放的组胺、TNF-α、白介素等,可增强气道高反应性,使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对刺激更加敏感,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4]。以往临床常规采用沙丁胺醇控制哮喘发作,沙丁胺醇是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减轻支气管痉挛,改善患者呼吸困难,但其解痉平喘作用持续时间短,且单一用药抗炎效果不佳。因此,必须选用更合理的药物增强疗效。舒利迭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的混合物,有研究表明将两种制剂合用可以降低药物依赖性,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咳嗽、咳痰的次数,改善肺功能[5]。

舒利迭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和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组成的制剂。其中沙美特罗可持续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的β2受体,发挥持久的舒张作用,其脂溶性高、选择性高,易被细胞膜摄取,因其尾部结构与受体外位点牢固结合,使之不易脱离细胞膜受体,因此作用持久,可持续控制哮喘发作12 h[6],从而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并提高小气道通气功能,改善呼吸。另外,舒利迭中的丙酸氟替卡松可通过与细胞内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形成类固醇复合物,使气道内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有效抑制上皮细胞增生和致炎因子渗出[7],从而降低嗜酸粒细胞水平,产生强大抗炎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3.58%(P<0.05)。说明舒利迭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杨永清[8]采用舒利迭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其原因可能是舒利迭通过对支气管平滑肌产生持久的舒张作用,从而减轻患者对刺激的敏感性,缓解咳嗽、气促症状。此外,舒利迭特有的对细支气管的舒张作用可使气道高反应性降低,提高小气道通气功能,改善呼吸困难和哮鸣音症状,进而提高治疗效果[9]。

FEV1、FVC 及PEF 是检测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可以反映气道阻力和呼气流速,其值越低代表气道阻力越高,呼气流速越慢,呼吸越困难,肺通气功能越差。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EF 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舒利迭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原因可能是舒利迭通过持续作用于支气管尤其是细支气管平滑肌,抑制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从而提高通气功能[10]。

TNF-α 是肿瘤坏死因子,可以促进T 细胞产生各种致炎因子,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ECP 和IL-5可促进嗜酸细胞的活化,是气道炎症持续存在的关键因子,其水平可反映炎症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NF-α、ECP、IL-5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舒利迭能显著降低患者痰液中致炎因子水平。这可能与舒利迭通过与细胞内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使气道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从而抑制致炎因子渗出[11],使痰液中致炎因子水平降低有关。综上所述,采用舒利迭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致炎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

猜你喜欢
标志物支气管气道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