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

2020-09-13 12:52岳彩茹姚茜张兵兵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住院预警

岳彩茹 姚茜 张兵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郑州450006)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肺通气或(和)肺换气功能障碍,无法进行有效气体交换,致缺氧或(和)二氧化碳潴留,造成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及代谢紊乱的综合征[1]。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诊治中,需严格监测生命体征。为了准确评定病情、预防潜在不良事件发生,护理人员应开展超前、有效的护理措施[2]。预见性护理有别于既往常用护理,具有超前性、预见性特征,但存在病情复杂开展难度较大等问题。改良预警评分是在20 世纪90 年代提出,用于评估急诊或入院前患者病情以及进行危险分层,进而快速启动相应的医疗干预。本研究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改良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旨在为医疗干预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12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80 例呼吸衰竭患者,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5~73 岁,平均(49.81±5.62)岁。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5~72 岁,平均(50.81±5.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入住ICU 时间>24 h;(2)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3)无机械通气禁忌证;(4)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血管功能障碍;(2)意识障碍;(3)濒临死亡;(4)中途退出研究。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改良预警评分,强化患者基础护理,观察患者体温、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及精神反应5 个生理指标(见表1),并进行药物护理、体位干预,遵从医嘱准确用药,准确机械通气。

表1 改良预警评分标准[3]

1.3.2 观察组 给予常规护理+ 改良预警评分+风险护理。常规护理+改良预警评分参照对照组。风险护理具体包括:(1)预见性风险性监护。患者入住ICU 后即刻进行1 次预警评估,随后每2 小时评估1 次,待病情稳定后每8 小时评估1 次、依据相应级别评分,若评分升高则通知医师,密切监测各级项目及频率,随时调整并开展相应的监护措施。(2)风险性等级分层。改良预警评分≥8 分者,死亡系数最高,随时做好急救准备,于医疗栏、床栏设置红色醒目标志,配备主管护师及护士,主治医师详细监测体征、详细交接班;评分5~7 分者,具有潜在死亡风险,重点监护病情变化,设置信息卡为黄色;评分≤4分者,提供基础性护理及治疗措施。(3)预见性风险性护理。评分≥8 分者配备一名主管护师及责任护士,所占比例1:2~1:1.5,通知值班护士随时急救,准备各种急救物品,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及呼吸等数据,每30 分钟监测1 次,辅助医师获取动脉血pH 值、血钾、外周血白细胞、年龄、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等;评分5~7 分者,配合1 名护师以上的护士,患者与医护人员比例为1:1.5~1:1,每60 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及预警评分,随时准备抢救措施;评分≤4 分者,每2 小时评分1 次,提供基础护理。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心跳骤停、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心梗、心绞痛、意外晕厥等不良事件发生率;(2)比较两组ICU 居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ICU 居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ICU 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ICU 居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ICU 居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n 住ICU 时间 总住院时间观察组对照组40 40 t P 8.25±1.64 12.35±2.02 9.966 0.000 16.51±2.48 18.60±2.51 3.746 0.000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住院患者致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呼吸衰竭多是因各种病因所致,常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治疗及护理需求,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进展快,在ICU 进行特殊治疗、抢救及护理时,虽然病情相对稳定,但内在危险较多、治疗难度大,仅依靠常规护理难以准确及时评估病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时,要求医护人员能准确评估体征、病情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基于患者存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完善应急预案,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改良预警评分是一种便于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系统,建立于患者意识、收缩压、体温、心率及呼吸5 种生理指标制定评分系统,赋予指标不同分值,依据所得评分制定相应的风险性护理干预[4]。卢生芳等[5]研究对急诊科抢救室患者预后评估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和生理评分系统,证实两种评分系统对急诊科抢救室患者预后评估有相同的应用价值,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项目简便实用,能有效评估预后,大于4 分则预警有早期死亡的风险。因此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改良预警评分,有层次、有重点的监测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异常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护理时,基于改良预警评分采取风险护理,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体征、症状监测,对患者病情及危险程度予以不同层级评估,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此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患者病情稳定[6]。而且基于改良预警评分系统,使风险护理具备超前行性、预警性特点,以预见性、完善的护理方案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同时可根据患者病情提供相应的医护人员及救治物品,保证护理人力资源充足,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及人手不足情况[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改良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护理人员可随时发现呼吸、意识、心率等生理异常状态,根据随时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有效判断及时干预,便于发现患者生理异常,以此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对护理人员而言,需有精准的判断能力及决策能力,基于疾病整体观念,有效评估病情。同时观察组住ICU 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依据评分系统确定监护级别,采取符合病情变化的监护措施,加快病情转归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同时避免病情监护过度、医疗资源浪费及ICU时间延长。综上所述,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改良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尽快转归,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住院预警
妈妈住院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