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实境遇与应对措施

2020-09-13 14:08仁欠
速读·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问题与对策识字教学

仁欠

摘要:汉字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唤醒学生的民族情感。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汉字文化缺失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强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的融入。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般来说,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其思维模式是由感性至理性、由具体至抽象等方向的转变。汉字的转化则是从象形字开始的,这与小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完全相符,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通过文化层面来解构汉字,例如“为何与钱有关的汉字都有贝的偏旁呢,例如,财、购、贩等?”教师则能够通过生字解构来探讨其中蕴藏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传统汉字文化进行文字解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下面我们着重探讨传统汉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汉字文化融入的现实境遇

科技作为一把双刃剑,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也引发了科技时代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的生存危机。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减少了书写的机会,缺少了对汉字文化的渐进认知的过程。此外,在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实施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方法先进化,这虽使教学过程充满新奇,却也抛弃了汉字文化的积淀意义。另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单一教学方式减缓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汉字文化融入的速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与好动的年龄特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及其文化的积极性,也泯灭了教师在课堂中挖掘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深层联系的可能性。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实现汉字文化融入的方法与对策

(一)活学活用,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

对于一个汉字的解构分析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其部首来对其进行“类别”解析,由此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汉字的具体含义。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偏旁部首去认识汉字,由此能够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以偏旁部首为切入点,则能够让学生通过早期汉字去追溯文字的来源,使学生能够具备“望字生义”的能力。文字的形成是以图画为起点,而偏旁部首则是体现汉字文化功能的一个重要基点,对于大部分汉字的偏旁部首而言,通常都属于象形字,这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随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一些部首慢慢地从较强的写实性图像转化为意象字。并且,它们也在慢慢地发挥着部件的作用,与其他汉字一起重组,从而形成新的汉字,对此,其作为部首的地位是在不断提升的。因为汉字的偏旁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并且也受到字形演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偏旁可能会衍生出一些复杂的变体,例如和“手”相关的部首主要包括“又”“寸”“爪”等。分析常见偏旁及其变体的具体含义,则能够凭借着字形去推断字面意思,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生字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对生字的辨析能力。

(二)以造字为起点,追本溯源地了解汉字的形美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若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等技能,那么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历史起源。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平台制作一个与汉字历史起源相关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了解到汉字则是从甲骨文开始形成的,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好几个变迁历程,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到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常见的书籍包括:《文字的起源与发现》等。比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语文《神州谣》的内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将教材中一些生字收集出来,然后鼓励学生去认字,去理解。“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人画。”利用多媒体平台向学生演示“州”“川”等文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这些汉字则是从图像一点点演变而成的。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一些课外知识,由此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三)利用象形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根据中国文字学中的“六书”理论的内容来看,其是通过不断地适应创造汉字、学习汉字等需求而逐渐总结而成的。截止到现今,依旧需要全方位、全系统地了解汉字,这也是研究汉字起源的一个重要钥匙。六书理论是先人在实践中总结而成的一种与汉字结构相关的理论体系。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對性地进行应用和推广,让汉字变得更容易辨识、极易、理解等。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汉字的过程中,一般是以象形字为起点,由于象形字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口、车、瓜、月等象形字,其与现实物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利用解析它们在演变过程中或简化过程中的具体转化特点,由此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象形字的特征一般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轮廓去体现事物最直观的特征。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及规律,帮助学生通过字理层面去辨认一些相近字。例如“爪”与“瓜”、“姗姗来迟”并非“珊珊来迟”等,通过其原始字形进行分析和思考,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联想,然后教师对其进行解答,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了解造字的最初意图,由此能够对汉字的意义进行了解和掌握,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自然不会混淆了,同时也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认字过程其实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师可以从中引入一些小故事、小游戏等,由此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能够发现,若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则需要通过文字的字形、偏旁、造字来源等途径进行人手。传统汉字文化对于汉字字形、内在含义等带来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深刻的。那么通过汉字文化去了解识字的规律和特点,然后将其与实际教学内容全面融合,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南北桥,2019(05):80-80.

[2]张泽婷.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23):273.

[3]马小红.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内涵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9(03):14.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问题与对策识字教学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