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

2020-09-14 11:58陈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口语教学大学英语

陈畅

摘  要:伴隨着新课程大背景下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的高速发展,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正是由于英语教学处在大学教育的核心地位,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加强饱受关注,英语口语教学中亦然如此。然而,纵观来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仍存在或多或少自身、环境上的问题。因此,对存在的部分问题具有针对性地从大学英语口语教师、学生、课堂出发,旨在初步探讨出一条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能够良好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思辨能力;策略

引言:

大学校园的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的教育更加侧重于将课程理论知识自如转换为实践,从中发散出思辨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一味地将知识点循规蹈矩地反复记忆,更突出教学的灵活性。思辨能力,即对所在处境能够灵活地进行自我调节,根据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而纵观现时期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主要以学生之间相互运用英语对话、口语训练的模式,仅侧重于对英语语言能力及口语发音水平和流利度的提高,却无形之中忽略了对当代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发掘与培养。

如此模式循环往复,虽然能够促使大学生们在一定时间内英语语言水平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参与今后日常外语交流,但是不利于大学生们思维方面的激发与培养,使学生们今后对待问题的处理及解决能力远不如期望值。由此看来,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渗透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是明智、正确且有益之举。

一、摆脱分数至上的束缚,师生转变观念

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平时课堂努力训练表现,将取得较高的平时及期末成绩以提升综合绩点便于之后的升学或工作作为目标。但是,如此一来造成了一大批英语口语水平高但是分析问题能力较弱的学生出现。因此,首要应从师生的观念开始进行转变,在打好根基的前提下,培养能够自主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Friendship》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切合教学内容的电影片段以欣赏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们。让大学生们亲自体会到电影中主人公的深切友谊,接着提出可以让学生们发散思维回答的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riendship in this movie?”或是“How do you define friendship?”;而答案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可以允许差距较大的回音出现。因为此类相似的问题设置更多的是为了将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视觉所观中联想、联系开来,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认知充分发掘;鼓励并带领学生们将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先分析和比较,再进行自发性的自我思考及推理,从大家陆续回答再进行交流的不断阐述论证中做出评价。如此一来,在英语口语课程内容对话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同时培育了学生们对待问题分析时的逻辑性、相关性、清晰性及深刻性。

二、搭建口语模拟情景,素材贴近生活

步入大学校园首先需要对学习的方式理念进行适当转变。但是部分学生对校园及今后接触社会的相关知识面了解程度仍然不够深入,进而对除本身课程理论内容以外的事物知之甚微,不利于思辨能力的良好、有效培养。因此,在设计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方案时,可以联系生活等对学生们有利的素材设计相关内容,以口语情景模拟的形式深入教学。

例如,每一位学生毕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求职面试环节,大学英语口语教师们可以分别以抽签的形式设置分组,设定每一位同学的角色:经理(manager)、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者(Human resource)、求职者等,进行现场英文求职模拟扮演。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对求职时相关专业名词的英文单词加深了记忆;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对今后的求职就业打了良好的预防针,针对面试环节中可能发生的现象、出现的问题都做出了模拟。

同时可以将部分国家面试时“一盘糖果”的行为引入,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领域,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进行了解。与此同时,根据教师设置的场景:面试过程的细节如到来的应聘者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有的同学写下自己姓名的同时还附加了自己的特长,有的同学写下自己的姓名之后将其他人的姓名擦去。这些行为均被“面试官”关注,进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与说明。如此将信息传递、互换的对话交流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其中发现亮点也提取不足以便整改。同时此种教学方式的融入也为课堂提供了一份乐趣,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及思辨能力发挥的积极性,教师也能够于其中捕捉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框架模式、分析过程及结论的形成,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良性发展。

三、口语活动方式多样,转换教学方式

据目前统计,大多大学校园的英语口语教学以单一的师生对话为主。英语口语课程的核心任务并不应拘泥于此,更要根据现行时代背景运用多种多样的课堂口语活动方式进行学习。

基于上述的场景模拟之外,仍有很多种口语施展方式,以供学生们尽情地发挥与相互学习。如:以辩论赛的形式对某一论题进行正反论述,这一过程最为能够体现出大学生们的思辨能力程度,多次的训练为学生们对论证采用英文词汇的组织与句型转换、反驳观念并回击的能力大幅提高。除此之外,还能够结合实事新闻说报节目,打造灵活、创新、具有激情的展示舞台,以脱口秀或是演讲互动的形式尽情展示自己,“导师”们对每一个节目进行评价与投票,如此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运用英文登台表达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们对待某一现象或问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有益于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结束语:

综合来看,本文根据实际教学实践和联系生活素材与实际现象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如何良好、高效地对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培养与提升进行简要讨论。主要从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对思辨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合适的、灵活且实用的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不断鼓励的过程中开发了对待问题或现象的思考、分析与解决总结的能力。同时对英语的口语技巧在兴趣中高效练习,于思辨能力的培养之时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黄秋萍.元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333-334.

[2]张媛军.浅析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日常口语教学中的培养——从一堂失败的英语辩论课谈起[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25(05):50-51+54.

[3]耿娟.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5(12):1-2+5.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口语教学大学英语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