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休克”说课教学设计

2020-09-15 15:57张利蕊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说课休克教学设计

张利蕊

【摘 要】 说课是授课教师向同行阐述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作者采用案例导入法、演示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观点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通过对《休克》说课教学设计的阐述,为同行优化教学设计过程给予借鉴。

【关键词】 休克;教学设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说课;思政观点

【中图分类号】 R4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245-0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本课程开设于一年级第二学期,共计72学时。

“休克”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病理过程,也是护士资格证考试中的考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后续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今后在临床实习和工作中能及时、准确的判断病人是否发生休克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使用案例导入法、演示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以及思政观点的引入来设计本节课。整个教学设计将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教学内容

1.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向导,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结合护理岗位需求,紧扣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提出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休克的概念及本质、休克的病因分类、休克各期微循环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能力目標:能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有无发生休克,以便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能对已发生休克的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爱伤意识,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书籍等工具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教材及内容的选取 教材选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三五”立体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黄敬堂主编,该教材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图文并茂,里面穿插有相关的微视频和知识拓展链接,在章节的最后附有本章讨论与思考题的提示、本章知识小结、本章PPT和课后练习,这些内容都是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使同学们随时随处随地都可以利用手机进行学习。讨论与思考题是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次课程内容为休克,主要讲解休克的概念及本质、病因及分类、各期微循环特点及其发生机制。知识拓展内容为休克的防治原则。

1.3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休克的概念及本质、原因及分类、各期微循环特点及其临床表现;难点为各期微循环的发展机制。通过联系案例及实物模拟演示,将枯燥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以突破难点。

1.4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虽然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这门课程,但是医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抽象思维能力差,对问题思考不够深入,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差。

1.5 教法学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我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如案例导入法、演示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模拟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案例导入法:在学生接受新知识前,导入身边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再让案例贯穿整节课知识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体会知识的实践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微循环结构示意图,借用教室来演示微循环,使同学们对难以理解的微循环变化有了直观的印象,从而加深理解。

问题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情景模拟:通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参考临床病例,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剧本中,组织学生排练情景剧。情景剧既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 教学过程

2.1 课前准备 分发案例和教学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内容。以宿舍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根据案例编排剧本用手机拍摄情景剧小视频并发送给教师,教师挑选出比较好的小视频用于课堂教学。

2.2 课堂实施

(1)导入新课(5min):首先,以产妇大出血引起休克的案例作为新课的导入,让同学们进行分析讨论“产妇发生了什么状况?”,从而引出休克这一名词。

(2)新课呈现(60min)

首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其次结合上面的案例和同学们拍摄的情景剧小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休克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并对概念进行提炼得出休克的本质(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当考虑患者发生休克时应注意观察的六项内容。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紧接着提出一系列问题“病人发生休克是不是一定会晕倒?血压是不是一定会下降?神志是不是一定不清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内容,使学习的过程变成寻找答案和求证的过程。

根据导入案例提出疑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病人休克的?”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休克的原因”。同学们进行讨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补充。教师列出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让同学们以组的形式按照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对其原因进行划分,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补充。教师要对表现较好的组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微循环模式图复习微循环知识:七个组成、三个交通、两种调节。将两种调节简单概括为儿茶酚胺等物质使微循环平滑肌收缩;而组胺、酸性物质则可使微循环平滑肌舒张。以教室为例,把教室看成微循环[2]。教室前、后门分别为微循环的前阻力血管和后阻力血管,学生坐的每排座位为毛细血管网,来描述正常人体微循环的运行。为下面讲解休克各期微循环的变化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同学们利用15min时间阅读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这部分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休克时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微循环的灌流特点、临床表现和发展机制”。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列表归纳总结。应用对比教学法,加深理解。在此过程把思政课相关教学知识引入专业课的学习中。在发生休克时,机体循环血量下降,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循环系统通过“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的形式来满足正常的心、脑血液供应。这一变化体现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利益要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集体安排;也体现了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面前,要分清主次,首先要解决主要矛盾。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布置任务(5min)让同学们自学休克的防治原则这节内容,并利用课后空余时间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有关休克的防治方法,下次上课并进行总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进行课堂小结(10min)

利用思維导图的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5)答疑解惑(10min)

2.3 课后巩固练习 根据提示对本章的讨论与思考题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发布习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教学评估

对本章的讨论与思考题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来评估学生对节课的理论知识的迁移使用情况。

利用智慧课堂发布随堂测试,通过系统的统计把错误率最高的题拿出来进行讲解,做到及时查漏补缺。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案例引导、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和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把控课堂走向、指导学生的作用,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的效率。本节课的另一亮点是专业课中思政观点的渗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引导,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云萍,张巧玲,赵蓓蓓,等. 基于护理综合案例工作坊模式的烧伤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与实施[J]. 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21): 81-83.

[2] 何俊. 护理专业高职《病理学》“休克”教学设计[J]. 考试周刊, 2018, (12): 179.

猜你喜欢
说课休克教学设计
谨防过敏性休克
谈“说课成功的关键点”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微课, 英语教学新资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