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入园前“三熟悉”,让分离不再焦虑

2020-09-27 23:04倪海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分离焦虑情感

倪海燕

摘 要:分离焦虑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主要是和孩子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亲子依恋关系质量及孩子自身因素等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往我们多是在孩子入园后采取缓解分离焦虑的措施,但作为一所“幼儿情感教育”特色园,我园尝试针对性地在孩子入园前做好功课,与家长一起共同营造出孩子对幼儿园、对教师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引导他们感受即将面对的“真实生活”,积极做好入园准备,以此缩短分离焦虑的时间,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分离焦虑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51-02

每到9月,幼儿园新小班教室总会特别热闹:孩子在室内望着父母哇哇大哭;进餐时间,端着饭碗不吃不喝;午睡时更是此起彼伏地听到“我要妈妈”、“我要回家”的声音……这一幕幕都是孩子分离焦虑表现出来的画面,是他们出生后慢慢长大离开家来到幼儿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分离焦虑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主要是和孩子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关系质量及孩子自身因素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朱立新先生指出:亲子分离焦虑是孩子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

以往我们多是在孩子入园后采取缓解分离焦虑的措施:布置出温馨的环境,如在“相亲相爱”墙上贴“全家福”照片;请孩子带上自己的依恋物等。但作为一所“幼儿情感教育”特色园,我园尝试针对性地在孩子入园前做好功课,与家长一起共同营造出孩子对幼儿园、对教师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引导他们感受即将面对的“真实生活”,积极做好入园准备,以此缩短分离焦虑的时间,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1.熟悉幼儿园的人,亲近教师和小朋友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朱小曼教授在《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中谈到:“幼儿的发展,不仅是认知的发展,也是情感的发展,而且情感的发展在幼儿成长中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

对于孩子而言,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突然变成了陌生的教师和小朋友,会让他感到焦虑不安。虽说家长会说“妈妈下班就来接你”、“妈妈第一个来接你”等诸如此类的话,但是他们幼小的心灵依然会承受着巨大的恐惧,想到的是“他们骗人的”、“妈妈不要我了”。这是因为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仅仅依靠语言就能建立的,而是通过自身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多维度实现,他们对父母依恋的关键就是信任。

另外,入园前孩子一直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往往是几个成人照顾一名孩子,孩子在家中处于主导地位,家中的很多活动也是以他为中心开展。而在进入幼儿园后,面临的是几个教师照顾多名孩子,这一巨大的反差造成孩子个人地位的改变而引起“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

我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分离焦虑。首先,我们在孩子正式入园前,会安排家长分批带着孩子走进幼儿园,和老师一起相互打招呼,教师带着这一批的孩子做游戏、参观幼儿园的环境,通过活动让孩子开始认识教师、小朋友,减少陌生感。然后以“自我介绍”为契机,从教师开始,鼓励孩子大胆介绍自己;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让孩子初步认识老师、小朋友的相貌和声音等。其次,教师建立家访计划,与家长进行交流和问卷调查,近距离地和孩子一对一进行互动,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性格特点。这样能帮助孩子提前认识老师、信任老师,教师也能对班级的每一位孩子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沟通,顺利成为孩子在幼儿园的依恋对象和安全港湾。

同时,利用现在家长比较能接受的班级微信群,教师在群里上传一些游戏小视频,比如,一些简单的手指游戏,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玩,孩子也上传一些介绍自己的小视频,鼓励他们进行视频互动,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同伴基础,从而建立起积极的情感联系。

2.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观察班级及园区活动室

孩子入园对自己、父母和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骤然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环境,在吃、住、行等方面都出现了困难。例如,饮食不合口味,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孩子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这些对环境的陌生和不安全感也是造成孩子分离焦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认识班级和幼儿园环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班级活动室是孩子入园后的主要活动场地,从他们一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活动室里度过。在邀请孩子和家长体验性入园前,教师布置出符合孩子心理特点,有亲切感、有美感的活动室。比如,孩子喜爱的“娃娃家”,根据小班平行游戏的年龄特点,在教室里多布置几个娃娃家,温馨的装饰、可爱的小床、小小的锅碗瓢盆,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到来。

亲子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活动室:想解便时厕所在什么地方,口渴了需要拿上水杯到哪里接水等等。这样能帮助孩子厘清与自己入园后相关联的生活细节,消除因环境陌生而带来的潜在不良因素。亲子活动时,请孩子带上自己熟悉的玩具、照片等,把这些物品放在活动区,再次来园时提醒他找一找:“小熊还在小床上吗?”孩子每次来活动室时都引导他好奇地找一找,当他们看到自己熟悉的玩具和照片时,就会对环境产生同化,使孩子把自己的玩具以及幼儿园的玩具都纳入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对班级环境产生信任感、归属感。同时,和孩子一起玩“藏猫猫”的游戏,适当给予提醒“妈妈在寝室里”,加快孩子对班级活动室的熟悉。

平时在班级微信群里,教师拍一些幼儿园有特色的活动室:动感十足的体育活动室、创意无限的美术活动室等等,并一一向孩子介绍,引发他们来试一试的探求欲望,初步建立对环境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3.熟悉生活环节,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张光林教授在《大师谈儿童情感教育》书中谈到:情感教育的实施就是主张让每个孩子在其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地、充分地表现自己,产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推动其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孩子自身独立自理能力的欠缺是导致分离焦虑的又一个原因。

在入园前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照顾和过度保护,会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最终导致他们缺乏应有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午睡时不能自己穿、脱外套,不能独立用餐,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等,此时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无奈和焦虑。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却很容易因不会做这些简单的事而受到影响。

方法是走向成功之路的保障。在入园前,教师帮助家长采取不断鼓励、因势利导的措施,对孩子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比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提裤子;提示孩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自己“变成大人”了。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游戏给家长,让孩子在游戏中尝试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扣纽扣”中很明确就提到了“小纽扣,要扣好。从下面,往上扣。一颗颗,要扣牢。”通过儿歌暗示,孩子很快就能明白游戏的步骤,玩得不亦乐乎。孩子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就能在入园后增强自信心,从而减轻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同时,教师上传一些有关生活环节的视频,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欢快的歌曲,如“哗哗流水清又清”让孩子在入园前就对幼儿园的洗手的要求了然于心。以故事的形式展示《娜娜穿衣服》、《娜娜拉便便》、《阿立会穿裤子了》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系列绘本,引导孩子学习和掌握新的生活本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孩子人生历程中的第二次“断奶”,只要我们能够让孩子在入园前就熟悉幼儿园、熟悉教师、熟悉同伴,以情感支撑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完成挑战,就能很快地走出焦虑,实现顺利过渡,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孙进.德国幼儿园如何过渡分离焦虑期.中国教育报,2015.9

[2]黄红玲.优化教育生态环境 缓解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教育导刊,2009.9

猜你喜欢
分离焦虑情感
情感
台上
家园合作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影响
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例“分离焦虑”儿童的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