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

2020-09-30 06:48郑仁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郑仁明

[摘要]“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初中语文教学要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全新的课堂面貌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大方面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迫在眉睫。文章阐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概念,并给出了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路径,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50021-02

当前,语文学科应肩负使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更好地贯彻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理念。如何渗透、如何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息息相关,同时能使学生提高艺术修养、提升品位、完善人格,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重视对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审美鉴赏与创造”

1.语文学科棱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全称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一个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细化而来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语文教师要有日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设置语文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的概念内涵是:学生个体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美、体悟美、鉴赏美、评价美,逐渐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品位,并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而“审美鉴赏与创造”正是学生个体对美的独特认知的展示,具有鲜明的特色。要想培养好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则离不开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以及充分利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文学性、艺术性较强的学科,立足语文课堂展开“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二、“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1.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

审美鉴赏与认识美、体验美、感悟美是分不开的。中华语言文字具有结构美、韵律美等。一个个文字结合而成的文学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读来唇齿留香,不忍忘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朗读与鉴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以提升学生认知美与感悟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便是鉴赏美与创造美。教师的教学可以如此展开:第一,开展诵读教学,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之美。语言之美唯有通过诵读方能真切体味。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善于挖掘语言之美,也不会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地了解语言,感受语言之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其语言之美。教师可通过配乐泛读、学生分组配乐诵读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机会去感悟语言之美。第二,探索语文文字的“修辞美”。《紫藤萝瀑布》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俯拾即是。这些修辞手法让这篇文章展现出独特的修辞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验与感悟。

2.挖掘文本的人情美,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

从审美鉴赏视角来看,指导学生通过智慧阅读来获取情感体验十分重要,这是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的关键所在。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蕴含着浓浓的情感。一些富有人情味的话语撩拨着学生的神经,拨动着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恩之情、爱国之情等美好的情感在课文中皆有体现。

在初中语文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去挖掘文本的情感内涵,通过探究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去体验情感之美,继而提高学生认识美的独特能力。例如,朱白清的《背影》是展现父爱的典范之作,文章以质朴自然、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父爱如山的主题,可谓平淡中见真挚,平淡中显人情。但这简单的文字、简单的事件却能给人无限的遐思。在教学中,教师可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父爱产生深刻的认识。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文章曾多次写到‘背影,具体来说,总共写了几次?请找出来简单说一说。文章反复写‘背影,这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来赏析说明。”以上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文本的情感,体验情感之美。

3.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科学把握文本中的图画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较强,文本作者在表现主题意义时,往往会借助一些意象、运用一些晦涩表达等。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作者喜欢通过描绘画面、营造意境来展现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以更好地挖掘课文中的图画之美。学生通过感悟图画美,能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在阅读语文作品时缺乏想象,他们便无法看见作者所描绘的精彩图面,也没有办法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以感悟文本中缤纷的图面美。例如,周密的《观潮》以简洁的语言、精妙的文字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豪壮。《观潮》是一篇古文,简洁的文字让图面之美更加含蓄,需要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来挖掘。在《观潮》中,作者描绘了多幅圖景,尽显了画面之美,如“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图”“水中演习的宏大场景图”“健儿游泳图”等。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更好地感悟作者笔下的景色之美。如钱塘江潮水究竟是如何的壮观?通过阅读文字,外加想象,学生便可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以更好地感悟华丽壮观之景。

4.打造审美表达的独特舞台,推动学生鉴赏美与评价美

审美鉴赏活动的开展可为学生鉴赏美与评价美提供良好的舞台。这里的鉴赏美与评价美,即学生将自己对美的看法、意见以及描述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大胆的评判与表达,而不是将对美的感悟藏于内心。教师可组织开展鉴赏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组织鉴赏活动,组织何种鉴赏活动呢?首先,要确保鉴赏活动的开放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地去欣赏与评价。例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设置如下鉴赏任务:“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两句话,并从情感、修辞、句式等角度进行鉴赏,谈谈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两句。”这种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依据自身能力、喜好灵活选择,从而更有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鉴赏与评价。其次,组织对比鉴赏活动。教师可提供多篇文章让学生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审美评价。在对比鉴赏活动中,学生可随意鉴赏,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在评价时,可互相分享观点、相互质疑,以提高审美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5.基于审美创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促进审美创造力的养成

“美的创造”是建立在体验美、认识美、感悟美等基础之上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审美创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这里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可分为基于写作创造的实践活动课、基于语文教学的审美创造实践课。“创造”是创新理念在实践中的完美落实。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实践活动课。

首先,教师可开展“读后写作”实践活动课。学生欣赏完一篇美的文章后,对于文章的语言、情感等都会有所感悟。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读后写作,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文,这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有效路径。其次,基于语文教学开展“绘画”“手工”等审美创造实践课。例如,在结束《紫藤萝瀑布》的授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文中作者所描绘的优美景色用绘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又例如,在《羚羊木雕》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制作动物木雕,并比一比谁做的更逼真、更形象。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审美鉴赏与创造”理应受到语文教师的持续关注与重视。初中语文教师应肩负责任,心有学生,让教学更优化。认识美、体验美、感悟美、把握美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应该做到的,而有效做到这些是学生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审美鉴赏氛围,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发展自身的艺术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使学生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语文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元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52.

[2]闫文琼.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阅读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

[3]郑宏伟.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5):78.

[4]黄厚江.以美启美:追求语文教學审美诸元的共生:谈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2019(7):26-31.

(责任编辑农越华)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