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阿替卡因口腔科用药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2020-10-09 06:57刘芹崔言军
药学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口腔科过敏史卡因

刘芹,崔言军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商品名:必兰)是一种新型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组分为4%阿替卡因加1/100 000 肾上腺素。因无痛注射,起效快,麻醉力强,持续时间适宜,术野清晰,不良反应少,且不需做皮试,现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成为口腔局麻用药的首选[1]。近数十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有关其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些反应还较为严重,故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对国内1998—2019年文献报道的92例阿替卡因不良反应病例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期为临床安全应用局麻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阿替卡因”和“不良反应”为主题词,对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查阅原始文献,剔除资料不全和同一病例在不同期刊内重复病例,共涉及阿替卡因不良反应的文献16篇,共计92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92例阿替卡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患者的性别、年龄、过敏史、给药途径和剂量、ADR发生时间、ADR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方面基本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性别与年龄分布:92例ADR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约为1∶1.3;最小年龄为3岁,最大年龄为82岁;≤10岁年龄段发生ADR最多(28.3%),其次为31~40岁年龄段(22.8%)。性别与年龄分布详见表1。

表1 阿替卡因致ADR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既往过敏史 92例ADR患者中,有青霉素过敏史1例,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过敏史1例,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11例,79例未交代药物与食物过敏史。

2.3 用药情况 92例ADR患者均为口腔内局部注射,形成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单次剂量最大3.4 mL,最小0.3 mL,92例患者的用药剂量均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没有超剂量用药现象。

2.4 ADR发生时间 ADR可在用药开始、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完毕后发生。发生ADR时间最短为用药过程中即发生,最迟在用药21 d后发生,其中用药后10 min内ADR发生概率最高,为26.1%;用药后10~60 min和 4~6 d 内ADR较低,均为9.8%,具体统计见表2。

表2 患者ADR发生的时间及构成比

2.5 ADR临床表现 阿替卡因致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注射部分溃疡形成,占37.0%;其次分别为皮疹(8.7%),注射部位疼痛、心悸、冷汗、头晕、乏力、头痛、胸闷(7.6%),注射部位瘙痒、口歪斜(5.4%),嗜睡(4.2%),张口受限、注射部位疼痛、面部肿胀(2.2%),头晕、低血压、注射部位坏死、血压升高、注射部位苍白、嘴唇变色、喉头水肿、咽部异物感、面颊皮肤瘙痒、四肢震颤(1.1%),参见表3。

表3 ADR的临床表现

2.6 ADR转归 92例ADR患者中,3例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实施抢救,抗过敏休克治疗,留院观察2 h~3 d均恢复正常后自动出院。其余89例患者经观察或及时有效的治疗后痊愈49例,好转21例,不详8例,未好转1例。

3 讨论与建议

阿替卡因是由法国碧兰公司研制生产的目前国际上新型的局部麻醉剂,其主要组分为盐酸阿替卡因和酒石酸肾上腺素。因属酰胺类,具有起效时间快、麻醉效能强、术野出血少、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拔牙、开髓、活髓牙牙体预备、种植牙及口腔外科小手术等临床镇痛治疗[1-2]。

3.1 性别与年龄影响 表1可见,阿替卡因口腔科用药致ADR发生的报道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可能由于女性和男性在身体结构和生理上的差异,女性的心脏、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等器官的耐受能力相对男性较差,血药浓度水平高于正常人群;再有雌激素使女性体内的脂肪在数量上和体内分布的不同,使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产生差异。所以,在使用麻醉药时,女性更容易受麻醉药ADR的影响,如恶心、呕吐、喉咙异常等更多见[3]。是否女性患者更易产生ADR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曾有文献指出,女性对药物更敏感[4]。从年龄分布来看,最小年龄为3岁,最大年龄为82岁;≤10岁年龄段发生ADR最多(28.3%),可能与此年龄段儿童依从性较低有关[5]。其次31~40岁年龄段(22.8%),可能与31~40年龄段人群更易患上口腔科疾病有关。

3.2 ADR发生时间 由表2可知,阿替卡因ADR多发生在用药初期,其中用药后10 min内ADR发生概率最高(26.1%),症状表现也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说明口腔科用药ADR发生主要集中在10 min以内,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全程监护,积极预防,必要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3.3 ADR表现分析 从表3可见,阿替卡因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表现为注射部位溃疡形成,发生部位在硬腭黏膜,原因可能是该注射部位结缔组织致密,血液供应不如其他部位的口腔黏膜丰富,而麻醉剂中肾上腺素有收缩血管作用,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提示临床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时,注射速度和用量控制不当会致组织溃疡、坏死[6]。突然出现肢体抽搐、心悸、胸闷、冷汗、血压下降、喉头水肿、咽部异物感、面颊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考虑为阿替卡因过敏所致。阿替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本身是不能形成抗原或半抗原,但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可能变性成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造成过敏反应甚至休克[7]。辅料中含有的焦亚硫酸钠能保持或增加该药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可能引起或加重过敏反应[8]。文献分析92例ADR病例中,使用阿替卡因前,1例有青霉素过敏史,1例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过敏史,11例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79例未交代药物与食物过敏史。建议口腔科医师在应用该药前应详细追问过敏史。对初次用药或特异性体质者应加强监护,对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可先行注射5%~10%的剂量进行试验,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治。关于口腔局部浸润麻醉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麻痹,目前主要认为是麻醉药物扩散至面神经分支而引起的暂时性麻痹[9]。由于局麻药内常含有肾上腺素,可引起血管收缩,导致神经缺血。此外,可能与局麻注射部位、深度不当及剂量偏大有关。虽然面部神经方面的并发症较少见,经观察后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但是口腔科医师仍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发现面瘫,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告知、处理和建议。

3.4 预防措施 为降低阿替卡因用药风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从以下几方面预防:①用药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健康状况,对过敏体质和年老体弱者,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癫痫等疾病者要减小剂量,慎重给药;②术前对心理恐惧者进行心理沟通以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心理紧张恐惧,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③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禁忌证、控制注射速度和用量;④注射前先回抽有无回血,防止药物注入血管内引起毒性反应;⑤用药期间,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脉搏、血压和呼吸,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维护呼吸、循环功能、有效抗过敏治疗。

总之,阿替卡因致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相关,口腔科医师在用药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用药前过敏史的问诊,避免不合理用药,加强用药中的监测,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应注意新的不良反应,提高阿替卡因使用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口腔科过敏史卡因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沉默
门诊口腔科消毒效果与有效干预措施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下江西省口腔科专业住院医师KAP调查研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我院口腔科急诊病例的调查研究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