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实践探索

2020-10-09 10:09李鹏
河北科技图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摘要:入馆教育能促進新生对图书馆服务的熟悉及提高应用能力,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首要环节。利用问题意识分析入馆教育现状,并通过山东大学图书馆入馆教育实践性活动—“图·乐集”的实证分析,对入馆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认为应创新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发挥新生主体能动性,加强活动层次性,开展广泛协同合作,以提高入馆教育实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入馆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70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的发展,而高校图书馆服务本科生的工作即是从入馆迎新开始。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常规性启蒙式工作,主要目标群体是本科新生,即在每年“迎新季”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各种活动,让新生意识到图书馆在大学的重要地位,加强对图书馆基础服务及设施的了解,从而奠定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助力以后的学习与科研。

1 入馆教育现状与问题症结

1.1 入馆教育现状

相关入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史宝珍[1]就认为文献检索课程应分层次进行,新生的入馆教育是检索课的“初级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介绍多种入馆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在工作实践中至今仍在延续。进入21世纪后,入馆教育的研究数量陡然上升,相应的活动实践也广泛开展,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陈军、郭劲赤于2011年对39所985高校图书馆调查的显示,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的图书馆占比92.5%[2],主要教育形式有培训讲座类、导览参观类、自主学习类、考核认证类等。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平台,对服务形式进行了拓展创新。如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利用VR技术建立了展示、导航、培训等一体的虚拟入馆学习系统[3];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运用HTML5和CSS3等技术,构建形式丰富、内容简洁的新生入馆素养教育平台[4];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互动学习平台,新生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完成系统题库答题即可开通借阅权限[5]。入馆教育服务开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了常规性的形式多样的新生季主题活动,且具有规范化与品牌化发展特征。

1.2 入馆教育存在的问题症结

入馆教育经过多年发展,虽然理念深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新生了解及利用图书馆,但在工作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活动效果有待提高,主要症结有:(1)作为教育客体的本科新生,还没有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观上,他们往往认为图书馆仅仅是上自习和借还图书的场所,没有意识到文献资源的检索利用在学习科研中的重要性[6],对入馆教育容易思想上忽视、行动上懈怠,往往缺乏参与热情。(2)作为教育主体的图书馆,入馆教育活动存在开展时间短、学生集中参与且人数较多等客观因素,影响了工作成效。例如,培训时间安排一般滞后于学校、院系的活动,甚至有时因为不受重视难以安排到位;传统课堂灌输式教育使新生缺乏兴趣;参观讲解活动又因受众较多而不能顾及每位参加者培训效果;通过答卷开通借阅权限的参与式活动,也因难以严格管理容易流于形式。

另外,入馆教育中还存在理论教育多而实践性活动不足的问题。通过文献及网络调研,可以看到各高校主要开展的入馆教育活动,无论是传统服务还是创意形式,多以语言讲解、视频观看、文本阅览为主,而入馆教育中动手操作环节的欠缺,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目前,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与设施多元而繁杂,通过讲解与阅读形成的简单了解,难以将学过的知识内化为应用能力。从而出现一说就懂,一看就会,一用就忘的情形,是典型的“知易行难”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能看到,接受完入馆教育的一些新生并没有完全知悉图书馆已开展的各种服务内容。

入馆教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或阻碍本科新生使用图书馆的热情,进而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效能。近年来,业界也认识到体验式教育方法的重要性[7],除了在入馆讲座与导览中加入参与性环节外,在新生季中增加了动手操作的实践类活动,如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开展的新生自助文印体验活动[8],扬州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检索、电子书下载、数据库使用等体验活动[9],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开展的熟悉纸质与电子馆藏的“书中笺”游戏式体验活动[10],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入馆教育的实效性。但也应看到这些实践类活动还存在时间较短、项目涵盖少、参与人数有限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此类活动应用与推广,如讲座与导览中的体验活动难以确保每个人都可以动手实践;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的活动内容仅针对某些特定服务,更多的基础性服务缺少实践操作;扬州大学虽然涉及活动项目较多,但是互动体验活动,每个校区只开展一次,也难以做到教育普及。线上游戏式体验活动往往要求一定信息技术支持,这也不是所有图书馆能够轻易实现的。入馆教育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常规性活动,如何在教育形式上重视体验实践性,开展内容丰富、参与度高且易推广的活动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山东大学图书馆做了有益探索。

2 入馆教育实践性活动——“图·乐集”

“图·乐集”作为山东大学图书馆“迎新季”活动已开展两年,内容涵盖图书馆所有基础性服务项目,形式简单易参与,便于管理及推广应用。它基于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设计,不仅调动其参与活动热情,也通过吸纳新生“通关打卡”体验互动,使他们能快速掌握基本信息检索及利用技能,熟练使用图书馆推出的各项读者服务工作。

2.1 活动内容

“图·乐集”活动是山东大学图书馆与超星公司“学习通”运营组联合开展的,图书馆提供设计构思与内容,超星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在超星“学习通”APP中建立“图·乐集”活动页面,内容涵盖图书馆16种基础性服务,包括书目检索、自助借还、预约座位、现场选座、研讨室预约、委托借书、预约借书、自助打印、移动图书馆登录、微信公众号关注、歌德电子书阅读等。活动页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资料”,即16种服务的使用指南汇编,共分为16个小篇章,图文并茂的讲解便于新生理解。另一部分为“话题”签到,新生在此完成打卡任务。新生每完成一种服务项目,需进行手机拍照或屏幕截图,并将图片上传到相应位置,即完成一次打卡,每一项服务仅需打卡一次。打卡项目至10个以上者到服务台进行人工核验,确认图片有效后,领取相应奖品,并在 “奖品领取签到处”进行图片上传签到,活动即为完成(详见图1)。

2.2 活动创新

2.2.1 內容创新

“图·乐集”作为一项实践类体验式活动,内容覆盖面广,几乎囊括了图书馆所有的基础性服务及设施,本科新生无需预约或报名,均可直接通过“学习通”APP来参与完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资源利用的兴趣与能力,“知道图书馆有什么,想用的时候知道怎么用”。另外,开学密集信息量的冲击,使新生容易遗忘入馆教育培训内容,而“图·乐集”活动“资料”模块满足了“服务指南随手可得”的需求。

2.2.2 形式创新

目前,广泛普及的智能手机已应用于新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图·乐集”利用手机开展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便捷性和灵活性。通过体验每一项资源服务后的“签到”形成的“通关打卡”游戏性实践,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使用电子设备开展活动也便于活动数据统计,利于活动效果评估。

2.2.3 协作创新

高校图书馆开展活动,除了智力、人力等条件需要考虑,财力也是影响活动的主要因素。“图·乐集”活动是山东大学图书馆与超星公司共同合作完成。图书馆提供活动创意,超星公司进行技术支持及物力支持,在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也为山东大学图书馆节省大量活动的开支。同时,通过活动的宣传、开展,在新生中为超星公司做了“免费广告”,推广普及了“学习通” APP。此项活动中,图书馆与超星公司实现了双赢。

2.3 活动效果

2.3.1 提高了新生参与活动热情

“图·乐集”活动以人为本,重视入馆教育中新生作为教育主体地位及作用,将单向灌输被动式入馆教育创新为互动实践式,激发新生主动参加活动积极性,引导新生能主动利用馆藏资源及各种自助设备,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在新生未来学习与生活中,增加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使用粘合度。

2.3.2 减少新生简单问题的重复咨询

服务台是接待读者咨询的主要服务窗口,未开展“图·乐集”活动前,服务台工作人员会经常收到新生诸如如何在查询机上查书、使用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机等基础性问题咨询。而开展此活动后,这些简单重复性咨询大幅度减少,馆员可以有更多时间为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

2.3.3 易于推广应用

“图·乐集”活动对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兼具可适用性。新生仅仅使用日常随身携带的手机就可以完成该活动,工作人员也只要简单确认就可以保障该活动实施,活动方式的开展及参与没有过多的限制条件及技术制约,使活动便于在各图书馆推广。“图·乐集”活动中,通过下载超星“学习通”APP实现手机通关打卡,在技术支持的前提下,此功能也可通过设计手机小程序或添加微信公众号功能实现,也可以使用纸质卡完成“通关打卡”活动目标。

3 新生入馆教育的思考

思想影响行动,而工作实践又促进了理论的形成与完善。基于对“图·乐集”活动的回顾与分析,笔者认为新生入馆教育应遵从以下策略:

3.1 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立体教育模式

理论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具有静态特征,实践是利用技术、技巧进行应用活动的行为动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利于知识深化,利于知识吸收与利用。目前入馆教育工作中主要开展的活动,诸如:讲座培训、视频观看、网页或新媒体平台的新生专栏、考试考核等,基本属于理论学习类,即使是导览类活动,只是着重于对图书馆服务与资源的介绍,体验实践环节不足。而“图·乐集”之类实践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实现了应用操作的实践性与讲解学习类理论性相结合,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图·乐集”活动除了可以单独开展外,还可与讲座与导览活动融合,构建讲座的“听”、导览的“看”、实践性活动的“做”相协调的立体多维教育模式,提高工作效益。如在讲座培训中通过讲解,让新生对服务与资源有整体了解,然后在馆舍导览中对馆藏、服务、设备等实物解说的同时,带领新生进行“通关打卡”,便于新生掌握资源与服务的使用技巧。

3.2 迎合新生个性需求,提高活动参与度

入馆教育的服务群体主要为本科新生,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日常的生活与学习更多依赖于网络与电子设备;作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成长的一代,他们开放自信、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9]。所以入馆教育活动在营销设计上积极适应这个群体感知度、理解力与响应能力,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与教育内容的结合,增强活动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注重新生群体的主体地位,避免单一说教式灌输,增加互动性,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自觉主动参与入馆教育。

3.3 分级服务,实现入馆教育全覆盖

入馆教育主要工作对象是本科新生,但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新入职的教师,让他们快速了解图书馆各种资源与服务,助力其科研与学习也是工作内容之一。但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对于图书馆的资源信息需求却有很大不同。本科生着重于基础服务,例如馆藏分布、书目检索、借阅规则等,而研究生、教师群体对资源的专指性、可靠性、创造性需求更高,应重于信息获取的专业性与广泛性,如介绍专业数据库内容,一站式检索平台说明,信息统计软件使用等。故在入馆教育活动设计时,除资源服务概述性内容外,应根据教育客体不同类型不同需求分层次开展,通过个性化服务确保入馆教育全面性。“图·乐集”活动设计服务对象为本科新生,虽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促进新入校的研究生与教师对基础性资源服务的了解,但对前沿的、专业的、深度的信息资源服务没有涉及,这在后续工作中需要更多关注本科新生之外的教育客体。

3.4 加强协同合作,提高活动效能

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是高校入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利用资源与服务优势,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加强同院系、学校职能部门、学生团体甚至社会机构等联系,进行广泛协同合作,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提高入馆教育效能,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中工作地位。“图·乐集”活动即通过与超星公司的合作,解决了资金与技术问题,而超星公司也收获了“学习通”APP推广的宣传效益。与超星公司的协作模式,拓展了工作组织思路,为以后图书馆活动开展的多方协同合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參考文献

[1] 史宝珍.大学生入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图苑,1990(2):38-39.

[2] 陈军,郭劲赤.“985”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现状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13(6):617-619.

[3] 陈秀萍,刘孟希,王思兵,等.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7(2):104-108.

[4] 钱吟,孙翌.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信息素养平台的思考与建设——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14年新生专栏平台”为例[J/OL].[2019-11-03].http://kns.cnki.net/ kcms/detail/31.1108.G2.20161116.1435.022.html.

[5] 朱东妹,潘杏仙.大学新生入馆教育网上互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1(2):8-11,32.

[6] 刘莹,胡靖,淳姣.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10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3):69-72.

[7] 吴惠茹.基于体验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新模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1(2):74-78.

[8]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文科图书馆开展新生自助文印体验活动[EB/OL].[2020-02-09].http://hs.lib.tsinghua.edu.cn/node/1283.

[9] 扬州大学图书馆.通知:关于开展图书馆走近新生现场体验活动的通知(2019年)[EB/OL].[2019-11-09].http://lib.yzu.edu.cn/bencandy.php?fid=22&id=1755.

[10] 何兰满.初探体验式学习理论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为例[C].广东图书馆学会.2018年广东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广东图书馆学会,2018:171-177.

[11] 刘天目.“95”后新生入学教育新途径探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7,36(2):64-68.

作者简介:李鹏(1974-),女,硕士,山东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20-02-20 责任编辑:张静茹)

Abstract:Library entry education can improve freshmens familiarity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o library services. It is the primary link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Using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brary entr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library entry education in Shandong University Library -“Tu· Le Ji”, the paper summarizes library entry education, and reckons education mode innov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ation,subjective initiatives, activity hierarchy and extensive collaboration as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library entry education.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 Orientation Program;Library Entry Education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