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2020-10-09 10:36来蔓均
新一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思想引领学生干部激励

来蔓均

摘 要:开创高校学生管理方法新模式,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效率,可以从权力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挫折激励和竞争激励几个激励机制模式下进行,激励机制对于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学生干部;激励;思想引领

高校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如何让他们在短暂的四年时光中既掌握好专业技术知识,又能提高工作水平、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如何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开发学生们的自身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参与各级、各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发挥好“领头雁”的引领作用。面对高校各学院内学生数量多,而辅导员这一学生事务最直接的管理者职数较少的情况下,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热情及其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将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压力进行合理减负,并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切内心想要争取的条件、期望、愿景、动力等因素构成了对人的激励”是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对激励定义的描述。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对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奖励是正强化,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包括实物、津贴等物质奖励,还包括鼓励、提拔、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层面的奖励。[1]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创立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五种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强调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需求主体的行为。

我国在高校扩招后设置的辅导员师生比例为1:200,以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目前外国语学院在校生人数共825人,辅导员共4人,每个辅导员管理学生的人数平均为207人。面对日常繁杂的琐事,辅导员们在很多事情上难以做到亲力亲为,从而导致了不能与所有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存在沟通不足、学生管理制度尚待完善、举办学生活动的时间与上课时间冲突需要多方协调等普遍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工作进度,阻碍了学院学生工作的良性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假若我们对儿童的某一个兴趣点进行正面鼓励和引导,受到表扬的孩子可能会越发对这个兴趣点产生求知欲和探索欲。成年人在受到激励后,也同样会提高工作热情,并且更有动力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笔者根据上述激励理论,通过与辅导员、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班长及学生的多次访谈,结合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分析与调研,就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好学生、“简政放权”学生干部队伍,提出相應激励机制的模式、实施原则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减轻辅导员的负担,使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越做越好、学生干部队伍越来越成熟、学生越来越有成就感。

一、构建激励机制的模式

(一)权力激励

构建由几名学生督促、多数学生负责执行、个别学生反馈、相对独立、没有利益关系的的院系学生会部门组织框架。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辅导员负责各专业、各年级、各班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指导和监督,适度授权给学生干部,而不再过多干预和插手具体事务。

授权能给学生干部带来信任感和自身期望值,从而增强学生干部“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不惜缩减娱乐时间,在各项工作中积极主动、踏实肯干。

正因如此,辅导员要适时激发学生干部的内在潜力,使其满怀动力地努力开展工作,培养其应对工作中各种挑战的能力。

(二)目标激励

按惯例,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期末考核是对学生最主要的测评方式,以考试成绩的绩点评判学生是否优异,但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环境需求,甚至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会有悖于社会需要。尤其是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入学辅导员就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其兴趣特长来引导学生制定在校四年的规划,明晰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动力,结合外语角等社团活动来培育学生学习外语的行为习惯,避免学生只为了应付考试,缺乏开口锻炼的勇气而学成“哑巴外语”,或者存在只会阅读翻译,不会做现场口译等尴尬情形出现。

学生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会因不断地实现小目标而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发其不断追求进步、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对挑战终极目标信心倍增,最终实现目标。

(三)参与激励

在选拔学生干部时,灵活自信的学生渴望得到历练,追求个人成就感和责任感,他们可能会直接向辅导员毛遂自荐参与学生会或班级管理。通过竞聘或朋辈推荐的方式,实行全班学生民主投票制,可以让学生干部充分发扬其个性特点,在合适的岗位履职。辅导员还要鼓励班级其它成员积极参与管理,注重思想引领,赋予其参与“全员管理”的使命感,深入了解班级所有成员的特长优势,为建设“一班一品”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四)情感激励

辅导员在校不仅扮演着“家长”的身份,同时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工作中时刻铭记党的群众路线,把上级党委、团委的正确主张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将思想引领、正面管教落实、落细到具体工作中去。如何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律自觉,把老师要求做的被动行为转变成学生主动去执行的行为,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

外语专业男女学生的比例差异大,女生普遍情感细腻、心思敏感、心理问题多。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群体教育,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2]辅导员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的关怀关爱,通过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心理测评及疏导、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排忧解难并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每学期对贫困生家庭走访等方式给予学生情感激励,以真心、耐心、细心教化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温暖,推动学生自觉地积极上进。

(五)榜样激励

将榜样的力量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既可以利用典型事迹进行宣教,如近期组织学生收看《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及河南省委宣传部特为疫情防控录制的大型政论片《雄关》等正能量影视作品。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榜样或“朋辈榜样”,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榜样行为中与自身行为进行对比,更容易被感化、感佩,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从而起到宣传榜样、培育榜样的作用。

(六)挫折激励

有的学生在校期间侧重于理论学习成绩或参加各项学科竞赛、证书类考试等,而忽略了操作技能或听力、口语能力的日常演练,在参加大型对外活动志愿者招募面试或临近毕业面试时遭遇挫折。学生工作管理者应及时对受挫学生给予恰当的指导和鼓励,以其挫折体验反向激发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教育学生勇于直面挑战,抓紧时间提升技能、把握机会,促进学生找准目标抓手,不断进步、增强信心。

(七)竞争激励

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前提条件,在学生干部选拔中引入竞争机制,激發学生活力,敦促其展示才华、为师所用。在就业指导中融入竞争机制,培育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及早地行动起来,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二、激励机制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实时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及思想动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体独立的思维方式,找到“共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感化学生。

(二)公开透明的原则

辅导员、各专业任课教师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学生评先评优、评定奖学金、任用学生干部等方面及时将政策条件等内容传达至班级群,让学生周知奖罚制度、明晰等级及条件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徇私情、公开透明。在评先评优及奖学金等确定名单后及时发布公告,明确公示期、异议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

(三)全方位反馈的原则

辅导员每个月可在各个班级授权,随机设置1-2名非学生干部队伍中的“督察员”,督查员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直接向辅导员反馈班级日常管理事务中的各种现象。辅导员对各年级、各班、各寝室信息调查工作越重视,越能发现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才能不断地改进学生工作的管理方法,做到“知己知彼、万事俱兴”。

三、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法

在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和引导方面,笔者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3]:

(一)重用和培养学生骨干

分配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骨干的爱好特长,安排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满足其个人成长需要和成就感,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还需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及“传、帮、带”活动,即传授经验、帮扶新秀、带动进步,形成人才使用——干部培养——提高效能的良性循环。

(二)明确目标,找准抓手

按照学校培养方案目标、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组织目标等这些明确的、可检验的、可衡量的目标体系,将学生个体成长中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和班级团队的共同目标逐层分解、细化落实,建立健全评价指标、绩效挂钩相结合的双效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中融合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将绩效与学生实际的奖惩相挂钩,唤起学生内生动力,鼓励全员参与目标管理。[4]

(三)人文关怀,暖心工程

辅导员要充分调查、分析研判学生的心理及精神需求,除不定期利用心理测评软件给学生做测试之外,还要在学生学习、生活方面多走访、多交流、多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情况。在班级管理中,强调班长及学习委员的工作职责,班干部要带领全班同学互帮互助,树立团结协作、和谐友善、积极上进的班风班貌。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伸出援手,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让学生体会到关爱,学生知道自己被老师们认可、关怀,积极性也会倍增。[5]

(四)活动丰富,张弛有度

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我们的节日”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外语专业背景为依托,学生们既能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又掌握了相关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例如,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每年都如期举办“中外文化交流艺术节”等别开生面的文艺活动,学生们将经典的中华传奇故事改编成英文话剧、歌唱中英文歌曲、诵读中英文诗歌等,以舞台表演的方式展示给师生观众。

在“中日文化交流节”上,学生们手把手地教日本外教包粽子、包饺子,将端午节和“冬至”的风俗、由来等用日语转述给外教。外教老师们则用演示面授法教会学生们做寿司、饭团、樱花茶等。在此类活动中,指导教师与学生全员参与,班级成员分组、分工进行,例如有的同学和面擀面皮、有的同学包粽子、有的同学包饺子、有的同学负责烧水煮熟......每个人都体验了不一样的课堂乐趣,既满足又愉悦,师生共品茗、吃美食,好不惬意。

(五)适度的奖励

运用精神和物质奖励的方式提振士气。例如用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操行分加分、免试和其它实物奖励的方法,促使学生上进努力、积极工作。以授予学生各单项荣誉、评选优秀学生干部、院校两级文明大学生、优秀毕业生、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优先入党等方式给予精神嘉奖。[6]

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每一批大学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需要学生工作人员共情投入、深入调研、把握细节、精准辅导。在工作中融会贯通激励机制,研判学生个体需求和学院组织需求的利益联结点和共振点,促使师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向前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13.

[2]隋延亭.增强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路径研究[J].品牌研究,2018(6):233.

[3]刘志明.在高校学生骨干管理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的浅析[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9):46.

[4]蔡奇轩.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8.

[5]常瑞.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构建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9):76.

[6]蔡奇轩.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9.

[7]冯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从管束到激励的模式再造[J].书记论坛,2009(10):31.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学生干部激励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