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

2020-10-09 10:36袁红娥
新一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袁红娥

摘 要:林业产业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可持续、绿色环保理念的全面普及,使得林业相关企业实践性、技术型人才缺口扩大,推动了林业职业教育专业的改革进程。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作为现代林业技术核心教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对虫害、病害等生物灾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监控与控制,是林业经营、保护与管理等领域的重要技术研究课题。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应结合技术研究的最新内容、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创新教学技术、思维与模式,针对性的培养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学目标;实践活动;项目教学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课程,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林业专业实践人才开设的一门课程。新形势下,林业产业人才需求条件的转变,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对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等都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为有效提升林业课程教学实效性,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创新教学模式,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专注研究、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一、林业专业技术课程开展教学工作存在的局限问题

(一)教学创新思维薄弱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林业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内容,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水平高、内容涉及广泛等方面的特征。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时间、环境、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存在教学压力大、实践课程少、教学安排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的统一,往往选择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创新意识薄弱,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整体教学规划不合理。

(二)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林业专业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规划的,由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教材属于统编形式,对不同地域林业生物灾害的介绍与分析缺乏针对性,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相关知识无法及时更新,在针对性、革新性方面有待加强。教材内容与林业实际技术发展情况脱节,导致教学实效性被削弱,学生职业竞争力下降。如,教材中森林有害生物的测报手段和外来有害生物的控制技术远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步伐,教学滞后于应用。学生很难结合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影响了现代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教学评价指标片面,能力考核形式单一

素质教育改革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全面推进,在转变了教师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对原有的教学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以考查书本知识的闭卷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大都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大。在考核指标的设定方面较为单一、考核面不广、对学生能力评估不全面。与此同时,由于教学评价权重专业理论比重较高,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活动的考核被忽视,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知识技能的运用水平有待加强。

二、林业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路径

(一)树立现代林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开展林业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场所转移到实训基地、实验室、室外环境中。具体来讲,在创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第一,教师应明确林业教学的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在保证教学任务有效完成的基础上,设立分层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第二,教师可以开展第一课堂,在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展示,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物操作中,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第三,教师可以根据阶段性教学内容,在实训室安排教学课,利用标本边讲解边让学生观察,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公园、林场等自然资源,组织学生近距离观察林木生长情况与生物灾害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活跃课堂氛围。

(二)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

项目教学法是现阶段林业专业课程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学生结合课题要求,通过信息收集、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自主实验等方式,对特定种类的林木有害生物进行调研,制定预防与治理规划,项目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对实验情况进行观察,得出结论后形成报告,教师从旁提供指导。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可以依照任务要求安排实践任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运用能力,对理论知识体系进行验证,还能够有效增强小组成员自主思考、实践观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辩证思想等综合能力,让学生对林业专业产生认同感。需要注意的是,在项目实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发挥引导作用,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从事林业森防相关工作积累经验。

(三)转变专业教学理念,平衡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比例

新教育发展形势下,为优化职业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进行合理的技术创新,树立现代化的林业教学理念,在不断填充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拓展学生进行实训演练的渠道,因材施教,平衡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林业知识储备,合理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林业领域技术发展、教育管理先进知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升教育水平,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应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围绕章节知识要点,组织安排对应的实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互验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全面落实林业专业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创新林业专业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进程

首先,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各地区林业病害、虫害等生物灾害进行针对性的讲解,通过图片、数据表格、曲线图形、影音与文本等多元化的形式,配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讨论、设问、项目引导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探讨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主要用于有害生物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农药的稀释配兑和常用药械的使用、综合治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等内容的教学,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技能应用能力;最后,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资源,对学生林业技术知识结构进行调整。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创新了教学技术与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形式,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掌握水平与实训经验,实现线上教育资源与线下专业教学的深度整合。

(五)完善林业课程考核机制,提升成绩评定的专业性

在进行课程考核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林业专业技术革新情况,对学生理论体系与专业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考核。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又要对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考核,使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能够真正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综合素质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具体来讲:一方面,在理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将成绩评定划分为平时成绩、定期考核成绩两部分。另一方面,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指标设定时,应综合考虑影响学生表现情况的各项因素,可以采用过程与结果结合的评价形式。

教育发展迈入了改革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作为重要技术人才培养机构,应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职业素养为教育重点,通过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平衡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比例、拓展学生参与实训的途径、创新立业课程教学方法等方式,提升林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向林业产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光桃.高职《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9):66-67.

[2]王淑荣."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境教学的探索——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森林资源保护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03):32-34.

[3]蔡宏芳,高军."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究[J].甘肃科技,2019(16).

[4]劉莹,高璐.以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实训教学体系探究——以林业技术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239-240.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