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中引出智慧的“火花”

2020-10-09 10:29秦卫军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火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秦卫军

摘要:随着时代在进步,教育行业也在不断的深入改革。众所周知,在校园的学习中,师生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追问理应成为数学教师的一种教学习惯,从而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施追问时存在的误区、成因以及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追问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6-0185-02

引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有着严谨的逻辑性与思考性,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追问是课堂中提问的一种形式,恰当的追问,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追问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追问的意义

小学数学的课堂主要就是建立在师生共同互动、讨论的前提下进行展开的,而无论什么学科,提问都是必须存在的一个环节。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的提出好的学习问题,恰到好处的展开追问的教学模式,就会使学生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学生思考的延续性。而实际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实施追问的意义可以由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首先追问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新课标中曾指出,数学活动必须要能够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之上,而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追问教学,就会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感到矛盾,从而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欲望。

其次追问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极强思维才能进行学习的学科,这是由于数学中包含着许多抽象化的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些抽象化的知识很难得到有效的理解,因而教师采用追问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问题创设开展的工作,能够有层次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深度,从而避免学生只是停留于知识的表面,而忽略了知识的实质性。

最后追问能够使知识产生的过程得到还原。许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都是停留于基础的定义、理论知识中,通过在课堂上的讲述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这些概念知识,而这种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将教师放置在了主导的地位上,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接受概念知识时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任何的兴趣。而在教学中引入追问,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概念形成的具体过程,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追问时存在的误区及成因

2.1 教师在“追问”时总是不厌其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的教学方式与其他的学科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提问”是每个学科中都会具备的教学手段,“追问”则是基于“提问”的基础上更高的一个层次。但是“追问”也是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不仅需要语言能够完整,还需要创设的语意能够清晰、表达流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会对所教学的基础知识不厌其烦的展开对应的“追问”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的将数学的基础知识牢牢掌握。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兴趣发展。不仅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使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追问中感到反感,从而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

对于上述的误区主要形成的原因在于教师不能够有效的认识“追问”的实际意义,在一些传统教师的思想观念中“追问”等同于“提问”,只需要根据课本中的知识来对学生进行对应的提问工作就可,不需要特意去设置其他相关的问题工作。问题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这种旧俗的思想观念就会造成教师在进行“追问”问题设置时,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甚至所设立的问题还会表达出对学生的不尊重和不信任。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只是按照书本中的内容,照本宣科,完全没有开拓出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抹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2 教师在“追问”时总是莫名其妙,打乱了学生学习的思路。“追问”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手段,能够从有效的课堂互动中帮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利用提问来巩固自己所教学的知识,从而加强学生读数学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提升,但在这个提问的过程中,就会有许多学生回答错误。而许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错误问题后,并没有着急的对症下药,从学生错误的问题中找原因、分析来帮助学生能够解决这块知识的不理解。而是重新提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这些问题总是不着边际,甚至是不能够符合当前所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回答时,往往感到措手不及,从而打乱了学生学习的思路。

对于上述出现的误区,主要是由于教师不能够把“追问”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是变成了活跃气氛的工具。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让学生能够懂得基础的数学知识,而忽略了學生个体的发展,仅需要学生回答对问题即可,而不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和遭遇的问题。“追问”的应用若缺乏一定的方向性,就会导致“追问”不到位,这种现象长期以往,不仅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强数学的学习意识,还会打乱学生的思维,找不着准确的学习方向,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不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

2.3 教师在“追问”时总是变化多端,复杂了学生学习的思维。数学课堂的“追问”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也是各种各样,其中也一定会包含错误。错误的出现则更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思考问题时受阻的情况。但在实际的教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够有效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追问”的问题设立,而是喜欢采取变幻多端的形式来进行对应的教学工作,这样不仅不能够让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理解,还会导致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的复杂和混乱,甚至在未来同样一个问题出现时,可能会采用错误的方式来进行答题工作。

对于上述的误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时由于教师在对“追问”的问题设立时不着实际,总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进行,随心所欲、变化多端,没有将学生放置学习的主导位置,做学习的主人。而是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者,自己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这种的教学模式甚至打乱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将明明简单的数学问题搞得更加的复杂,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追问的有效策略

3.1 创设精准的数学“追问”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追问”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追问的问题创设,不仅要精确还要能够恰到好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中,教师并没有把“追问”当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展开对应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乐趣,更多的是枯燥和乏味。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追问”时,首先要能够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来开展相关的追问。其次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唤起自身的好胜心和创造力。最后,教师所设立的问题要能够符合小学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按照课堂的顺序,考虑到学生认知的情况,由表到里,循循善诱,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回顾、追问,直抵知识的本质,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進行一年级“十几减九”的课题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开放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把“1( )-9=?”编成退位减法的算式后在进行计算,许多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纷纷编出了不同的题目,如“13-9=4”、“15-9=6”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编的题目,让学生能够按照顺序来进行编排,如“10-9=1”、“11-9=2”等。而学生在编排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被减数个位上1呢?那么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就进行追问,为什么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呢?的数学生们都纷纷展开了自己的思维。有个学生突然站了出来告诉大家“因为,我们使用被减数上的10去减9的,10减9等于1,然后用这个1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就是差,所以差会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后,其他学生的思维也都被打开,一下子就能够发现差与被减数个位数上的关系,这种就是对知识数学本质的思考。通过教师适当的提问,能够将学生的观察引向思考,让学生不自觉的走向数学的本质,掌握对规律本质的把握。

3.2 把握数学课堂“追问”的时机,加强学生学习的思路。“追问”中也蕴含着很深的哲学,恰当的把握追问的实际,通过有效的及时追问,能够帮助数学课堂提高一定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开展“追问”是要能够把握好追问的时机。首先可以从学生表达肤浅时进行追问,正所谓“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应该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的表达能力往往还不是很强,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够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那么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肤浅的现象,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种时刻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追问”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搭建不一样的思维,使其能够开拓自己的思想去思考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其次,是要能够在学生思维混乱时进行有效的追问。数学的教学中,许多知识都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在将这些知识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混乱。所谓思维混乱最大的特征就在于,会将多种的想法结合在一起,从而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去解决对应的数学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把握好时机,通过有效的“追问”帮助学生的思维能够引入更加深处,找出不同思路中的弊与利,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最后则是可以在学生回答错误问题时,进行有效的“追问”工作,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解决同一道数学题时,都会有不同的思路。但有时思维会受到限制和影响,不能够有效的进行思考和分析。那么这时候教师能够把握时机,通过有效的引导就可以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学生“字母”表示数的学习教学时,小A同学表示2a=a2。而教师就根据小A同学的回答问其他的同学,“你们认为小A同学的回答正确吗?举个例子来说说”。小B同学说同意小A同学的想法,因为当a=2时,2a=4,a2=4,所以2a=a2。在小B同学说完自己的想法后,小C同学就立刻跳出来反驳小A同学的想法,“我认为小A同学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当a=4时,这两者之间就不能够相等”而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述后,能够大概的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而教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追问来进行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地方,并且能够加以改正,对症下药,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反思,找出自己认知中错误的地方,从本质上去理解对应的数学知识。

3.3 追浅问深的进行数学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思想。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会被某个知识点所束缚住无法往前进。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一下子接触太深太难的问题就会被阻挡前进的步伐,无论怎么绞尽脑汁也无法解决出对应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有层次的“追问”工作,帮助学生能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加强其数学的学习水平。

例如: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年龄还小,无法准确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因而,在学习时,就不能够有效的回答出问题的关键。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追深问浅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工作,如一年级学生在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时,教师拿出了一张九宫格的图,来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字进行有效的填补工作,使其不管是从横还是竖,又或者是斜。他们之间相加的得数都能为15。学生们纷纷展开了计算的工作,而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所以选择的解题方式也不同,那么教师就可以找到这道体重关键的部分,结合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有效的追问,从而问学生搭建一个木桥,使其能够从浅到深的理解这道题目的真正含义,加强自身的数学思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追问”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恰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性。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对“追问”的问题开展有效的创设,通过从浅到深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洪娟.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64.

[2] 王定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追问”技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79.

[3] 符玲利.精彩课堂 贵在追问——刍议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08):55-56.

[4] 董玉妹.在追问中引发学生深度的数学思考——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7(31):47+67.

[5] 周玲娇.“问”有学问方能出“彩”——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7(29):58-59.

猜你喜欢
火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点燃自主探究的火花
持久的火花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