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声乐教学中歌唱风格的个性化培养

2020-10-09 10:04龙致澄
艺术大观 2020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声乐教学

龙致澄

摘 要:个性鲜明的声乐演奏深受听众的欢迎,个性特色是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培养声乐演唱者的个人修养和个性特色对声乐教学地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培养学生歌唱的风格特色与其知识修养、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等均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将重点分析声乐教学中歌唱风格的个性化培养,希望可以给予业内人员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唱歌风格;个性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6-00-02

声乐演唱艺术当中,有个性的演唱者是人们喜爱的重要群体。歌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情绪的影响下,每个人都会受到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歌唱能够舒缓人们的负面情绪,同时也可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当今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培养个性化的歌唱风格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1]

一、声乐与歌唱风格分析

声乐是一种特殊的乐器,发音的部分是人的声带。且声乐是有思想情感且有旋律和节奏起伏的音乐形式。东晋作家陶渊明曾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从这句话中表达出陶渊明对音乐表现力的深刻理解。丝竹所发出的乐器声音在传情达意上要略逊于人声。古人对声乐的认知逐渐也形成了一种传统,成了国人两千多年来传承的核心音乐思想。声乐与乐器有着本质的区别,声乐艺术能够以情感交流的语言来表达歌唱者内心抽象的情感和思想。日常生活中,如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便可以歌唱的方式来表达自我情绪。从中国古典声乐到西方经典格局中,人们始终在探索歌唱的方法和审美特征,推动歌唱技巧的全面发展。[2]

歌唱风格是演唱者将歌曲内容与演唱形式完美展现的特征存在,同时也是一种展现时代背景、民族、个人思想及精神特征的艺术形式。歌唱风格的形成与歌唱者的人生阅历和成长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三观、性格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再者,时代、社会 、民族及阶级等社会历史条件也是歌唱风格形成的主要客观原因。

如今,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世界文化交融已经成为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趋势,歌唱风格也在交流中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在交流沟通中相互借鉴,在借鉴中也可持续发展。歌唱风格主要分为表演风格和创作风格两种形式,歌唱风格的个性化培养也成了声乐艺术得以传承的重要基础,同时,在世界文明和文化融合下,我国音乐事业前行道路上提升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信息社会发展中,个性化风格培养能够提高音乐创作和音乐作品的质量,有效加强声乐教学工作的实效性。[3]

二、声乐教学中歌唱风格的个性化培养的有效策略

声乐教学中,歌唱风格的个性化培养具有长期性,为保证歌唱风格个性化培养的整体效率,声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培养学生个性化歌唱风格的目的。以下笔者就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声乐教学中,歌唱风格个性化培养的主要策略。[4]

(一)深度了解学生概况

首先,教师需深度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学生初入学校时,其音乐功底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年级的学生,音乐基本功也有所不同。对此,音乐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专业水平,这样方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歌唱风格。

其次,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性格影响着个人的发展,性格内向且自卑的学生,需要他人的肯定和鼓励;而自负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善意的提醒;悟性较强的学生,教师无须过多地讲解和引导,便可掌握知识和技能;悟性较弱的学生,需要教师长期反复地讲解。为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适当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歌唱风格。在引导学生时,声乐教师需准确把握学生性格中的特点及弱点,使不同性格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歌唱风格。[5]

再次,教师需全面了解人的声带。人的发声器官相同,但是发声的状态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学生的个人声带条件不同,该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声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声器官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自身发声器官的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选择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制定完善的个人练习规划。

最后,声乐教师还要了解自己,明确自己在专业方面及教学方面的不足,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逐渐转变自身在专业和教学方面存在的弱项。教师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演唱能力和教学能力。以高度的专业性让学生信服,提高教师的专业权威性,时刻跟上时代的前进脚步,走在潮流的前沿,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最新的声乐知识。同时还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形成声乐教学艺术,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歌唱方面的个性特征。[6]

(二)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学生个性风格的培养中,需发挥因材施教的积极作用。因材施教主要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其在中外教育史上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材施教可有效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应用因材施教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认同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教师采取的差异化教学手段,使學生可在声乐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智慧与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崇拜感,进而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再者,因材施教可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和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7]

目前,因材施教在学生个性风格培养中得到广泛应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资质差异落实因材施教。针对基础扎实且自身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其在演唱方面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以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对于资质一般的学生,则要高度重视基础教学,合理控制教学进度,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出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夯实其声乐基础,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适当引导学生,协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与此同时,要关注素养差异中的因材施教。针对部分接受正规训练多半年的学生,教师需扬长避短,协助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高度重视演唱技巧及个性风格的养成;对于接受过短暂声乐训练的学生,应高度重视基本功的把握与训练,引导学生接受正规且系统的声乐训练,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其在演唱方面的独特优势;针对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且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有限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及时弥补学生的弱点与不足,为学生提供补习和指导,进而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风格。

(三)客观認识发展变化

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且不断发展的现实世界,所有的事物都要在运动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人也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有事物都在变化,声乐教学也是如此,其对声乐教师也具有引导和启示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个性风格,就应该积极跟随时代和形势的脚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有效改进教学的质量。声乐教学具有十分显著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需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高度观察和发现学生细小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且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个性风格。

针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针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时常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当前困难的勇气。此外,教师也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规律,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学生个性风格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合理调整个性风格培养方案及教学方法,以期改进声乐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声乐教学与普通知识传授类教学有所不同,声乐教学十分特殊,声乐教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另一方面也具有十分显著的艺术性。教师在声乐教学,尤其是歌唱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参照学生的声音特质、演唱能力和个性特征,科学选择练声的曲子和作品,且准确把握教学艺术,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及个人气质,进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歌唱风格。

参考文献:

[1]胡伟.《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演唱分析[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2]陈乃航.徐景新作品《问云儿》的演唱诠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6.

[3]肖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4]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

[5]刘梦.美声唱法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0.

[6]宋瑞雪.歌唱中表演与技术融合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7]宋媛.女高音面罩唱法训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个性化培养声乐教学
导师制下的个性化专业素质及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科研课题驱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中个性化培养
浅析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教学,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培养
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