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乐克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2020-10-11 09:1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氧指数乐克射血

周 艇

(兴城市人民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兴城 125100)

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心肌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原发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右心室或双侧心室增大,患者会出现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现象。心肌病一旦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将大大提高。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非常复杂。随着病程的发展,病情还会不断加重,病程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生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值得研究。心肌病是左心室或右心室扩大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出现障碍,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发病机制。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往往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严重者会导致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1]。倍他乐克通过β受体阻滞抑制受体下调,保护心功能,降低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2水平,减少心肌后负荷。这是由于β受体阻滞在降压的同时不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故可明显改善围生期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于兴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7.68±2.90)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9例,Ⅳ级31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程1~6年,平均(3.22±1.79)年。联合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41~74岁,平均(57.13±2.27)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8例,Ⅳ级32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程1~6年,平均(3.32±1.6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②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发放的知情同意书予以阅读和签订。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③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④伴有严重感染疾病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2~10 μg/(kg·min)多巴酚丁胺,每日20~100 mg呋塞米,每天维持8 h,连续治疗时间为5 d;并给予卡托普利,起始剂量每次为6.25 mg,每日3次,如血压无变化,则间隔3~7 d后剂量倍增至每次12.5 mg,持续治疗4周。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倍他乐克每次服用6.25 mg,每日服用2次,治疗1周后改为每次25 mg,每日服用2次,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参考相关指标[2]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左室射血分数、心室前后负荷、心肌耗氧指数接近正常,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消失;有效:左室射血分数、心室前后负荷、心肌耗氧指数改善程度在50%以上,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改善;无效:左室射血分数、心室前后负荷、心肌耗氧指数改善程度在50%及以下,患者的症状、体征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室前后负荷、心肌耗氧指数。记录两组心功能改善2个等级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左室射血分数、心室前后负荷、心肌耗氧指数、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心室前后负荷、心肌耗氧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室前后负荷指标、心肌耗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室前负荷、心室后负荷、心肌耗氧指数高于常规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心室前后负荷、心肌耗氧指数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心室前后负荷、心肌耗氧指数比较()

2.3 两组心功能改善2个等级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 联合组心功能改善2个等级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58±1.04)d、(11.17±1.26)d,常规组心功能改善2个等级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68±1.55)d、(14.77±2.78)d。联合组心功能改善2个等级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23、7.922,均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联合组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态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收缩功能和心室扩张受损为特征的心肌病,其发生与细胞因子和各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因此,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治疗原则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以有效预防心肌重塑。针对该疾病,临床常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较为常见的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但治疗效果往往欠佳[3-4]。倍他乐克是一种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不仅可延迟和阻止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进一步促进心肌重塑,而且可保护肾脏,积极预防心血管重塑;此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继而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6-8]。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室前后负荷指标、心肌耗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室前负荷、心室后负荷、心肌耗氧指数高于常规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心功能改善2个等级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倍他乐克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在于:倍他乐克可促使心肌β1受体上调,使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提升,进而恢复心肌收缩力;且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预防心室重构;此外,其还可促使交感神经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心率,改善心肌舒张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室舒张功能[9-12]。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氧指数乐克射血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大剂量倍他乐克在老年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燃烧筒温度对塑料氧指数的影响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阻燃剂对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性能的影响
塑料、橡胶氧指数试验方法的比较
柔性橡塑保温板材燃烧性能快速测试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