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

2020-10-11 09:18安晓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护患内科风险管理

安晓敏

(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400)

临床内科的护理工作范围较广,且多数为慢性疾病,包括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种类多,对患者影响不一。因此,需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护理难度,导致护理工作繁重[1]。内科护理工作繁重,因此潜在风险较多,若不进行护理管理会严重降低护理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很有必要,不仅可提高护理效果,还能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2]。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内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庄河市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18~85岁,平均(59.33±8.57)岁;疾病类型:内分泌疾病4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循环系统疾病12例,神经系统疾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18~85岁,平均(60.24±7.85)岁;疾病类型:内分泌疾病5例,消化系统疾病7例,循环系统疾病11例,神经系统疾病9例,13例呼吸系统疾病,其他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内科疾病者;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③未合并外科疾病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外科疾病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合并精神类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环境和医护人员介绍、病情监测、知识教育、环境护理、密切巡视、饮食干预及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接受风险管理。①完善制度:根据内科护理管理情况和查阅相关资料,将内科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消除护理风险,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院内科科室特点,完善内科护理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将内科护理工作细化,明确细则和准则,实行责任制度,并落实突发事件处理制度、护理风险防范制度等,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将护理风险隐患消除,以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②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选择内科病房护士长和护士若干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根据内科科室特点,制订周工作表、月工作表及检查计划,由护士长细化各项目并指导工作实施。③充分评估:全面评估护理风险,据此制订合理的应急预案,要求组内成员积极学习,熟练掌握护理应急措施,以确保风险出现后可及时并独立的应对风险;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影响及处理方式,为科室制订管理方案提供依据。④风险管理培训: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培训,重点培训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理论、技能及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并进行考核,以提高护士应对风险的能力和风险防患意识,及时遏制风险的发生;同时,还可通过演练突发性预案,让护理人员切身体验护理风险,以促进风险意识和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此外,对新纳入的护理人员做好带教工作,不仅要培养其理论、技能,还要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神,让其可以快速的融入工作角色,并通过业务学习、护理抽查、护理查房等方式学习护理经验,便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①根据《内科病房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价两组的护理质量,内容包括应急能力、操作熟练程度、沟通能力、服务态度4项,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3]。②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值0~100分,0~59分为不满意,60~79分为一般,80~100分为满意。满意度=(一般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统计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坠床、病情观察不细致、交班遗漏差错、药物外渗、发错药物等。④记录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护理质量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应急能力、操作熟练程度、沟通能力、服务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不满意1例(2.08%),一般18例(37.50%),满意29例(60.42%),护理满意度为97.92%(47/48);对照组不满意12例(25.00%),一般19例(39.58%),满意17例(35.42%),护理满意度为79.17%(38/4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370,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坠床1例(2.08%),病情观察不细致2例(4.17%),交班遗漏差错1例(2.08%),药物外渗2例(4.17%),发错药物1例(2.08%),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4.58%(7/48);观察组发生病情观察不细致1例(2.08%),未发生坠床、交班遗漏差错、药物外渗、发错药物等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08%(1/48)。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10,P<0.05)。

2.4 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未发生护患纠纷,对照组有2例(4.17%)患者出现护患纠纷。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5)。

3 讨 论

护理风险事件会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身心健康[4]。内科病房面对的疾病多,且多为慢性疾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因此护理工作量较其他科室大,护理风险发生率也较高[5]。在护理服务时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会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其病情恢复和预后,甚至还可能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造成护患纠纷[6]。护患纠纷事件不仅会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内科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意义重大[7]。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重视临床护理质量,且很多医院都对内科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积极提升护理质量,但还存在较大的护理管理风险[8]。护理风险管理通过让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严重危害性进行充分认识,不仅可提高其护理操作水平,而且可提高其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尽可能为其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可使患者体验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康复效果[9-10]。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各种疾病的临床护理技能,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并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以约束护理人员,提高科室护理质量[11]。为了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应降低护理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倡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急能力、操作熟练程度、沟通能力、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利于减少护患纠纷。

猜你喜欢
护患内科风险管理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