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20-10-11 09:18邱雪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腺肌症疼痛感下肢

邱雪慧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疾病,临床通常采取全子宫切除术治疗[1]。全子宫切除术是通过切除子宫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小等优点,但术后患者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存在感染、出血及盆内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导致治疗效果降低,并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在实施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中应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对其健康提供保障[2]。本院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期间来我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79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我院收治的179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其中,患者年龄31~45岁,平均年龄(37.60±1.30)岁。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①均符合子宫腺肌症疾病诊断及保守治疗无效诊断指征;②临床资料完整,便于长期追踪随访;③意识清楚,能够进行正常语言交流及填写问卷;④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⑤患者均清楚了解各项研究内容,同意接受该研究内容并在书面协议上签字。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难以有效口头表达;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疾病;③合并严重肢体缺失;④合并其他子宫疾病;⑤合并手术禁忌证;⑥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巡房期间及时询问患者的病情进展,动态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仔细检查各个管道通路通畅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较低,且病灶位置相对特殊,面对突发疾病及手术治疗会产生一系列负性应激反应,多数患者情绪不佳,从而影响诊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充分重视这一现实问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并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地解答,主动告知其疾病的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顾虑。②术前,确保患者睡眠充足,必要时可给予镇静药物治疗。③术中,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待患者被成功麻醉后协助医师实施手术,主动传递对应手术器械,并详细记录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出血情况,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实施,注意无菌处理,避免因菌落诱发感染风险。④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送回病房,合理调整室内空气质量及温度,术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护理人员需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等级,并进一步分析可能导致疼痛加剧的原因;如患者疼痛感较轻,应施以舒缓音乐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处理,降低患者对疼痛感的关注程度;如患者疼痛感较强且难以忍受,可在询问医师后给予其镇痛药物处理,并密切观察其用药反应,避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患者术后可存在肺部并发症风险,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正确指导,包括咳嗽、咳痰、体位指导等,避免呼吸道堵塞及压疮等情况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护理2个月后,调查179例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①采用我院自制简易百分制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定,患者对护理模式的认可度及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得分呈正相关。②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总分100分,100分为运动功能正常,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50分为重度运动障碍[4]。③生活质量参考国际抗癌联盟Karnofasy评分进行评估,总分100分,>80分提示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可正常生活及工作[5]。④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感,在纸上画一条长约10 cm的横线,由患者根据主观感受选择数值,得分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高[6]。

1.4 统计学方法 179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179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2/179),其中直肠、膀胱损伤1例、术后出血1例。

2.2 临床相关指标 179例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7.39±8.28)min、(5.62±1.15)d、(25.36±1.28)h、(106.64±20.22)mL。

2.3 护理满意度评分 179例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46±1.22)分,在临床中处于较高水平。

2.4 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 179例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疼痛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见表1。

表1 179例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179例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

3 讨 论

子宫腺肌症主要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保持周期性增生、剥脱、出血等功能性改变,从而引起相应症状,患者多为30~50岁的经产妇[7]。据临床资料[8-9]记载,疾病发生具体病因至今未明,个体因素、感染因素、生活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人文社会因素等均有参与子宫腺肌症形成的过程。全子宫切除术是临床针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的主要治疗措施,能够通过手术操作将病变部位有效切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术后患者生育功能丧失,生理功能在较长时间内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心理状态不佳,故而有必要辅以护理干预以确保其预后及健康[10]。围手术期护理是临床针对手术治疗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围绕术前、术中、术后等多个环节实施护理,使患者治疗及恢复过程中处于良好心理及生理状态,并有效减少并发症及外界不利因素对其健康及疗效造成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179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仅有2例患者出现直肠、膀胱损伤及术后出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生理恢复情况均控制在稳定范围之内,且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疼痛感均得到明显改善,证实围手术期护理在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中的显著效果。王莉[11]的研究选取2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对其实施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缩短,该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近,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开展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中,护理人员能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手术治疗措施拟定护理方案,围绕患者心理状态实施疏导,通过增强其自我认知水平使其积极主动配合开展治疗;手术开展后全程陪同患者接受治疗,使其充分感受到呵护和关爱;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正确指导,全面降低不利因素危害患者健康及临床疗效的可能性,进一步为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子宫腺肌症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疼痛感对其健康造成的影响。

猜你喜欢
腺肌症疼痛感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人工流产术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关联的探讨分析
腺肌症一定要切子宫吗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