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脑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

2020-10-11 09:18崔晓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脑垂体依从性常规

崔晓丽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1)

脑垂体瘤在中青年人群中较为多见病,大部分为良性,极少数会发生癌变。当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备受关注。微创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痛苦轻、创伤小等特点,已逐渐取代传统开颅手术[1]。但术后仍会发生相关并发症,加之肿瘤位置的特殊性,患者会过度担心手术和康复效果,在入院初期就表现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2]。因此,在围手术期,予以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尤其是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治疗配合度,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铁岭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脑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模拟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2例。常规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2~49岁,平均(40.13±3.52)岁;病程3~21个月,平均(10.57±3.24)个月;肿瘤直径1.0~4.5 cm,平均(2.52±0.31)cm。干预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3~48岁,平均(40.27±3.36)岁;病程5~24个月,平均(10.65±3.48)个月;肿瘤直径1.0~5.0 cm,平均(2.59±0.43)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脑垂体瘤的相关诊断标准[3];符合各项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存在颅内出血等手术禁忌证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全身感染者;合并肾、肝、肺等器官功能障碍或慢性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脑垂体瘤切除手术。常规组围手术期给予基础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术中加强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术后予以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3.1 术前心理护理 ①心理评估:对患者的情绪波动和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②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讲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及时予以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各种顾虑;在疏导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持热情诚恳的态度、柔和平稳的语气、大方稳定的肢体动作等,以便给予患者足够的安全感,进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4];另外,在交流中,要对患者有恰当的称呼,让患者自觉有被尊重感;还需注意的是,心理疏导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营造良好的心理护理氛围,避免长篇大论,以免引起患者反感,增加心理压力。③健康教育:很多患者存在不良情绪是因为对疾病缺乏认知,对手术和治疗效果过度担心,因此护理人员需围绕疾病、手术、预后等环节的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还需告知患者情绪疏解方法,如深呼吸法、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法等,嘱患者在出现负性情绪时自我调节,始终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此外,为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及其术后的生活状态,让事实说话,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④家庭支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告知家属此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嘱其多关心和陪伴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消除其孤独感,减轻精神压力。

1.3.2 术中心理护理 ①环境改善:提前做好手术室环境准备,将温度、湿度调整到最佳状态,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避免急躁,保持自然流畅,减少非必要人员出入手术室的次数,确保良好的手术环境,尽可能避免各种不良的刺激因素。②情绪安抚:术中患者难免会有紧张情绪,进而产生应激反应,提高手术风险,所以护理人员要充分利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做好安抚工作,或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紧张感[5];同时,护理人员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暗示,如竖大拇指示意表现很棒,或轻拍患者肩膀、上肢,示意患者陪伴在侧;术前护理人员需做好访视工作,与患者提前建立信任关系,以在术中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安抚,使其积极配合手术,进而提升手术成功率。

1.3.3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帮助患者调整合适的体位,加速颅内静脉回流,避免产生脑水肿等并发症[6];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免疫功能,影响机体恢复进展,护理人员在术后需增加巡房次数,在患者清醒时询问是否有不适感,让患者放平心态;对于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予以解释,告知患者正确的预防方法,以使患者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7];此外,还需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告知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性,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提升患者的身体功能,增强康复信心。

1.4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变化,两个量表均采用4级评分法,共20项内容;SDS中界值为54分,超过此分值表示存在抑郁症状,得分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比;SAS中界值为50分,超过此分值表示存在焦虑症状,得分与焦虑严重程度呈正比。通过用药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8]评估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共分为3个等级。完全依从:患者能主动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完成护理和治疗操作,没有抵触情绪;部分依从:患者在指导下可遵循医嘱,配合完成护理和治疗操作,偶尔有抵触情绪;不依从:患者对护理和治疗操作表现出抵触情绪,不能遵从医嘱。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SDS、SA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依从性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 论

脑垂体瘤会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视野不全、垂体分泌激素功能障碍等表现,进而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身体发育,随着病情的进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9]。通过手术可将瘤体切除,促使患者恢复健康,一般手术入路首选鼻腔蝶骨。由于该入路与头面部接近,所以患者的心理反应会比较强烈,不良情绪往往比较严重,这些因素都会对手术效果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0]。因此,在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护理尤为必要。

常规护理是以医嘱和护理过程为核心,护理评价标准是护理操作的完整性,更多的是停留在对患者生理护理的层面,对患者心理层面的干预欠佳[11]。而心理护理属于一种针对性护理,且以患者为核心,融入了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理念,可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手术和预后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1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心理护理的应用可明显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依从习惯。这是因为,在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实际心理需求,并结合临床实际给予针对性疏导,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躁、担忧等不良情绪,进而使患者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手术治疗,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操作;此外,在心理护理的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度,增强其康复信心,并且能使其正视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获得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为预后恢复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有助改善脑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不良情绪,并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猜你喜欢
脑垂体依从性常规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常规之外
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对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有些女性不孕是脑垂体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