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0-11 09:1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满意度

宋 琳

(辽宁省大连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

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而且容易并发其他并发症,其中心力衰竭就是常见并发症的一种,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要及早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可见,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循证护理属于新兴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的针对性护理工作,避免了常规护理过于薄弱的护理问题,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通过更全面、更科学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2-3]。选取本院收治84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分组研究,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结果对比也证明了这一论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84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把患者划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38~79岁,平均年龄为(64.7±7.9)岁;并发症:并发冠心病9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10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23例;病程为1~20 d,平均病程(6.5±2.3)d;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为39~79岁,平均年龄为(64.7±8.5)岁;合并症:合并冠心病10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11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21例;病程为1~20 d,平均病程为(6.2±2.6)d;对比可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一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相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都患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②该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③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并同意进行。排除标准:本研究不包含其他脏器病症患者,精神病史患者和配合度低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根据医嘱指导正确用药方式,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完成基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建立护理团队。组织科室内护士长、责任护师参与到循证护理小组工作中,由护士长任组长,其他人员为组员。循证小组要定期参与医院组织的循证护理培训工作,以此掌握最新的循证护理理念,及时分析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时发现的护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查阅期刊和文献,找出循证依据和科学支持,从而为患者制订科学的护理计划。②提出循证问题。根据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做出综合的评估,按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分析护理问题,发现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较快,临床表现出心区疼痛、睡眠差,当用力排便或情绪过于激动时,都会并发心力衰竭[4]。③循证支持。根据提出的循证问题,查阅大量期刊文献、知网数据库等资料,找出循证支持,以科学评价方法评价资料,保证患者各项资料信息的实用性和真实性。④具体循证护理措施的实施。制订循证护理计划以前,护理人员要调查患者基础情况,掌握患者病情进展和患者需求,查阅文献资料,找出对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向医师建议护理方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后,为患者制定循证护理计划表。扩理人员为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患者对疾病信息的了解程度,指导患者需要注意的内容,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师处理,与患者积极沟通,缓解患者情绪,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制订科学饮食计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部分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多,会产生负面心理,因此,医护工作者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通过耐心的话语、真诚的态度和患者交流,做个忠实听众,对患者进行言行一致的支持和鼓励,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压力。疼痛严重时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控制亲友探视次数与时间,防止患者情绪过于激动影响临床治疗。按患者病情进展进行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尽量选择低盐、低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控制适宜的进食量,忌用力排便,防止心力衰竭病情加重。当患者病情稳定以后,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的排便次数,难易程度,以顺时针方式为患者腹部进行按摩,培养患者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②根据相关标准[4]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症状明显消失或缓解;有效: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无效:症状没有缓解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根据GQOL-74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表[6],对两组生活质量各项目(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改善情况进行评分,每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越理想。④根据我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7],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超过90分即非常满意,80~90分即满意,少于80且超过70分即一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做数据统计,计数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治疗有效率、抢救率、满意度)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量资料(包括生活质量评分)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率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41例,抢救成功率为97.62%(41/42),对照组抢救成功32例,抢救成功率76.19%,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8.4732,P=0.003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2 治疗率对比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9、16、7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1、16、15例,总有效率64.29%。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χ2=3.9413,P=0.047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根据GQOL-74评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各项目(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人数分别为25、10、5、2例,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12、12、6、12例,满意度为71.4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8.5714,P=0.0034),两组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而血液出现持续性或急性的供应不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8]。由于症状持久,患者胸骨后有剧烈的疼痛,检测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经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临床主要表现出咳嗽、烦躁、呼吸困难等,有些甚至出现肺水肿、水肿及肝大等症状,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找出护理依据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结合护理人员技能与经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护理服务。循证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实际情况出发,以护理研究为依据,结合护理人员经验和技能开展个性化护理措施[9]。

循证护理具有较高专业性、诊断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针对性护理,根据科学的、可靠的研究资料,结合患者需求,为患者选择适宜护理模式,在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尽可能避免并发其他疾病,达到提升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抢救成功率方面的数据优于对照组,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64.2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GQOL-74评分,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目(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1.43%);两组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程丽[10]研究相符。可见,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根据医嘱指导患者自我管理,防止患者病情加重并发其他疾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循证护理小组经过专业培训后,可以提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为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针对性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痛苦,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符合患者需求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增加抢救成功概率,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可以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满意度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