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2020-10-11 09:18刘洪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人员护理

刘洪艳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脑出血为常见多发病。近年来,此疾病发生率有所上升[1]。除了对患者开展治疗,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所谓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指一类以功能图表为表达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依照表格中的内容,对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于脑出血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在提高原本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控制患者的医疗费用,属于一类即综合性、整体性、人性化为一体的新式护理方法[2]。对患者开展全程护理,同时结合其实际情况,利用图表纵横轴的方法对其开展护理和教育,直至患者出院。以时间为横轴,制定出相关日程表,详细阐述患者的护理目标。在应用此类方法时,不得机械盲目的执行医嘱。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究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对象:肝肾功能不全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深度昏迷者形成脑疝者、拒绝参加试验调查者、正在参加其他试验调查者。现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8~68岁,平均为(63.33±1.2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7~70岁,平均为(64.44±1.18)岁。经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收治患者之后,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详细方式为:

1.2.1 表格制定 医院方面应当组建起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包含科室主任1名,主管医师、护士长各1名,多名责任护理人员。在相互帮助之下,对于所纳入的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疾病实施护理。在此之后,结合患者具体内科治疗疗程,为其提供与之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同时依照当前国内外与脑出血疾病有关的护理标准和常规化护理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对其制定出与之相符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表格具体内容包含入院指导、入院检查、饮食方面规定、药物治疗、临床护理、健康知识教育宣传、脑功能康复、心理干预以及出院指导等[3]。

1.2.2 护理步骤 在对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过程之中,应当将临床护理路径纳入其中。同时依照患者具体表格内容,对其开展相关检查工作,实施生活护理、健康知识宣教以及心理干预等相关内容。另外,对收集的数据加以记录,医护人员每日对患者开展查房。该项工作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副主任护师共同执行。具体内容为:全面调查每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情况,对患者疾病改变情况加以详细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当及时上报医师,并开展与之相应的处理工作。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强化和补充对患者开展连续性健康宣教以及自我情况评估。

在患者出院以前,院内医护人员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开展评价,并记录临床护理路径效果。院内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住院期间内满意程度加以调查。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知识掌握率以及护理满意人数。②用Barther指数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加以细节化评估,分数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χ2计算,当P<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明显更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情况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力的比较 干预以前对照组患者Barther指数评分为(35.78±11.25)分,观察组为(35.62±10.24)分,两组患者Barther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Barther指数评分为(47.24±15.36)分,观察组(77.82±10.05)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Barther指数分数明显高,P<0.05。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的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脑出血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进而引起躯体活动障碍,严重者甚至死亡,病死率高达约50.00%。在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中,约66.00%的患者存在残疾情况。对脑出血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升治疗有效率。

所谓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指的是以患者为中心,对其开展的临床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法以图表简明呈现患者各个期间内的护理步骤[4-5]。患者入院开始进行评估环节。此种护理方法不但完全符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化医疗标准,同时也实现了综合护理和院内管理团队、医疗团队的全面结合[6-8],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真实需求,并能积极完善医疗护理标准,既能减少患者的医疗成本,又可全面弥补既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9-10]。临床护理路径从院内护理人员被动性执行医嘱转变为主动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提升了院内护理人员的自身责任感和业务水准,对患者开展全方位指导,全面提升了院内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如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异常,应在第一时间开展相关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应以精准诊断结果为导向,患者预后则取决于医师经验,因此,参与到救治工作中的人员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护理路径促使医护人员在平日工作中务必要多多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诊治、护理疾病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总满意人数、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更高,P<0.05,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讲,在对其开展护理服务期间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提升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脑出血护理人员护理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