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护理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2020-10-11 09:1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肝功能护理人员发生率

孙 颖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肝功能衰竭在我国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机体代谢功能紊乱综合征,主要是因人体干细胞受到严重的损害而引起的。目前,治疗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该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人工器械的方式来抽取患者体内的血液,并通过膜式分离来实现等量血浆白蛋白置换液的置换,进而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为肝脏再生赢取充足的时间[1]。但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整体式护理在PE治疗肝功能衰竭的应用价值,随机选取了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PE治疗的6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入院接受PE治疗的6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5~75岁,平均年龄为(50.05±25.01)岁;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24~76岁,平均年龄为(50.06±26.02)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患者均符合我国2012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诊断标准[2];②患者自愿加入此项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与精神疾病者;②中途死亡或者是转院者。

1.3 方法 参照组给予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生命体征监测、生活干预、环境护理、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整体式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在PE治疗的过程中,手术费用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与思想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3]。因此,为了减少负性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耐心回答患者与家属提出的疑问,从根本上消除患者的疑虑,提升治疗效果。②合理建立血液循环通路:在PE治疗过程中,构建血液循环通路是十分关键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输出路径。病情稳定患者可以选择颈内静脉双腔插管;病情较为凶险的患者或者是躁动不安的患者则要选择股静脉双腔插管[4]。③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PE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全程的心电监护。根据患者实际的生命体征状况来合理调整与控制循环血液泵流速,一般情况下控制在 100~120 mL/min,分浆速度控制在17.00%~27.00%(30~40 mL/min),再利用注射泵连接血浆分离器动脉端,持续性的泵入生理盐水,速度为1.50~2.00 mL/min(90~120 mL/h),这不仅可以确保管路与血浆分离器不会发生凝血现象,同时也能够减少因血流速度太快而引起不必要并发症的发生[5]。同时,由于PE治疗期间需要给患者输入大量的血浆,因此要确保室温恒定,充分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④并发症护理:待患者结束PE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持续性的心电监护,并要每隔2 h测量1次患者的体温,同时也要密切监视患者病情的整体变化情况,避免不必要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接受PE治疗的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不要进行剧烈活动,以防发生出血情况,同时也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以防感染、电解质紊乱以及肝性脑病的发生;针对穿刺部位,护理人员要采用压迫方式进行止血,并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以防出现感染等症状[6]。⑤饮食护理:由于大部分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整体精神状态较差,普遍会出现食欲缺乏、消化功能减弱等症状,因此就要科学安排肝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并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瓜果蔬菜,远离生姜、大蒜与甜食,以便有效减轻患者的肝脏负担[7],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其中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血清总胆红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凝血功能指标主要为凝血酶原活动度;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穿刺部位血肿、穿刺部位渗血、管路内凝血、管路与分离器堵塞。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形式对其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60~9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数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表示,计量资料(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有1例患者穿刺部位发生了血肿,1例患者穿刺部位发生了渗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参照组有2例患者穿刺部分发生了血肿,2例患者穿刺部位发生了渗血,1例患者管路内发生凝血,1例患者管路与分离器发生堵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6/20),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中有22例患者对于整体式护理表示满意,7例患者表示一般满意,1例患者表示不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为96.67%(29/30);参照组中有17例患者对于常规护理表示满意,8例患者表示一般满意,5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3.33%(25/30)。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9,P<0.05)。

3 讨 论

PE在我国临床上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提升白蛋白与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同时也能够大大增强患者体液与细胞的免疫能力,暂时性的替代患者的肝脏功能,实现挽救肝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目的[8]。在此过程中,优质、高效的护理则可以进一步提高PE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整体式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其护理宗旨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此基础上,整体式护理还可以通过对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等一系列细节护理来大大提升整体式护理的系统性,并充分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9],为接受PE治疗的肝功能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与舒适的护理服务,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有效优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有效减少肝功能衰竭患者在接受PE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对接受PE治疗的肝功能衰竭实施整体式护理,不仅可以有效优化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同时也能够大大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此,整体式护理模式在我国具体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肝功能护理人员发生率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