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建设对高校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定位研究

2020-10-14 04:24宋怡欣张凯雯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4期
关键词:项目课程建设

宋怡欣 张凯雯

摘 要:本文主要谈及线上课程建设对高校课程建设的意义与实现路径。疫情的爆发让线上课程被普遍采用,实际上线上课程本身对于高校的课程建设有非常大的必要性,能够解决很多线下课程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有关线上课程的建设不宜普遍进行,而应该根据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实际需要以项目资助的方式展开。

关键词:线上课程;课程建设;项目

一、高校线上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研究

本次疫情爆发暴露出了高校线上课程建设上的很多不足。传统高校的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少会出现大面积停课的现象,也正是因此对于专业建设而言,一般都不需要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在本次疫情爆发之后,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线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通过专门的网站寻找相同或近似课程替代课堂教学,随着线上教学的深入,在这个过程中不免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首先,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线上课程的认知都是比较缺失的。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一般都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但是在线上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使用其他教师的课程造成的结果是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不是要求教师重新对有关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因此变成了学生,就要重新去理解一门课程,显然仅仅为了疫情而重新学习一门课程,未来疫情结束后再放弃是得不偿失的。从学生角度讲,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或熟悉网络教学模式,很多学生在听完网络课程后对课程的内容掌握的并不好,其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课程本身,同样也包括不熟悉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很多课程没有相应的教材或讲义,学生自学起来难度很大。

其次,线上课程难以满足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一个专业而言课程是成体系的,其目的在于服务于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进一步的讲来自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專业可能会开设同一门课程,但培养目标一定是有区别的,需要因材施教,一本的课程内容并不一定适用于二本的学生,二本的教学方式也并不一定适用于一本学生,因此在不得以使用线上课程教学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性与针对性。

最后,线上课程难以与线下课程的教学相互匹配。从线上课程的开设情况看,仅仅是名称能够与线下课程相匹配,既缺乏有效的教学监督环节,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模式,学生很难真正的认真学,最后考试怎么考也很难说,由此引发了各种矛盾。

二、高校线上课程建设的定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线上课程的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专业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疫情期间高校开展线上课程的建设固然是一种逼不得已的选择,而未来是否疫情结束就不需要开展线上课程的建设了呢?本人认为本次疫情的爆发为高校线上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开展线上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教学活动:

首先,线上课程开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开展学习。课堂教学虽然教师能够比较好的管理学生,但是受到各种意外情况的影响上课的内容是有所波动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完全的掌握教师上课的内容,那么把教师上课的内容录下来,便于学生在课后能够比较好的温习,将大大的方便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同时也会非常大的简化教师下课后给学生答疑的压力。

其次,线上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教师进一步的拓宽所教授的内容。目前普通课程的学时为32个课时,但是一门课有的内容是有多有少的,少的课程教师必须增补内容,那么如果课程的内容大大超过课时安排呢,要么加快上课的进度,要么删减内容,很显然从讲授知识的角度两种方式并不可取,而线上课程则没有这些要求,内容少的课程教师可以简略讲,如果课程内容较多则可以慢慢细讲。

最后,有利于课程的长期维护。现阶段每年教师所讲的课程内容中有很多是重复性的工作,例如每年布置作业、提交的课程论文、平时测验等,很多内容完全可以通过线上课程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应该是整个课程中最为精炼最为要紧的部分,其他内容则可通过线上教学完成。本人认为现阶段高校课程在课时设置上不尽合理,而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可以很好的调整课时问题,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到东西,单纯的用线下教学的方式课程显得死板,而单纯使用线上教学的模式,则对课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两者相互结合,能够很好的实现课程的目的。

三、线上课程建设的实现路径

对于线上课程的建设受到课程内容、教师水平、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开展普遍意义上的线上课程建设并不具有可操作性,而应该逐步开展。线上课程建设的开展应该以项目申请的方式为主,因为线上课程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经历去完成视频教学,等于重新上一门课,而且要求更高,这意味着线上课程的开展不适合普遍推广,而应是教师自发的,为了实现课程完善而去做的一项工作,需要多年的教学经验、稳定的课程安排,也需要有相关的经费支持,例如购买录制视频的各种专业软硬件,同时项目本身也应该有一定的费用支付给教师。

作者简介:宋怡欣(1983—),男,上海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会员,上海法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金融法研究。

张凯雯(1991—),女,上海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务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金融学硕士。

猜你喜欢
项目课程建设
工程项目投标策略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