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爆裂性骨折X线平片、CT检查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2020-10-16 12:51简阳市人民医院眼科四川简阳6414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平片上颌眼眶

简阳市人民医院眼科(四川 简阳 641400)

龚 雪 王晓莉 蔡方荣

根据以往的临床病例资料可知,眼眶爆裂性骨折是指外力作用于眼部使眼眶内压力骤然增高而导致眶壁内部发生的骨折[1-2]。依据骨折是否累及眶缘,分为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眼眶爆裂性骨折,其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故部分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从而极易导致漏诊[3-4]。而眼睛对于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及时明确眼眶的骨折及骨片程度对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5]。目前,眼眶骨折首选X线平片检查,但随着影像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CT在临床上逐渐普及,其更高的分辨率对眼眶各壁骨质结构显示更清晰,有潜力成为眼眶骨折重要的诊断检查方法[6-7]。故本文通过整理分析48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旨在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X线平片、CT检查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48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为12~75岁,平均年龄为(32.58±2.4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眼眶爆裂性骨折,其中左侧骨折22例,右侧骨折26例。受伤原因有因车祸致伤18例,钝物打击伤10例,高处坠落伤12例和刀刺伤4例和其他原因致伤4例。48例骨折患者中伴有视力下降12例,眼球运动障碍28例,眼周围淤血及肿胀42例和失明4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眼眶爆裂性骨折明确诊断标准[8];(2)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3)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参与本研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部位骨折者;(2)存在其他眼部疾病者;(3)存在恶性肿瘤者;(4)不能完成所有影像学检查者;(5)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不完整或缺乏准确性者。

1.2 检查方法

1.2.1 X线平片检查:所有患者完善准备后均采用岛津Aix ID 500 MAX线机进行扫描检查,所有患者均拍摄Waters(瓦式)位或Caldeells(柯氏)位片,均进行标准侧位片的拍摄。

1.2.2 CT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完善相关准备后均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CT机进行扫描检查,扫描范围为从眼底下方至眶顶上方。扫面检查时所有患者均采取仰卧位,以眼眶线为基线,双眼向前凝视,轴位扫描,层厚2mm,层距2mm,螺距1,矩阵512×512。所得的图像运用多平面重组(MPR重建)技术行冠状面、矢状面和斜面重组,重组的层厚1.25mm,间隔0.8mm,分别通过骨窗及软组织窗进行观察。

1.3 研究内容 整理分析48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且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和CT检查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情况,并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中骨折的影像学图像特征表现。所有影像检查结果均由2名放射科医师完成,由2名医师阅片诊断,对比统一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比较 CT检查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率(89.58%)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率(66.67%),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5,P=0.007),见表1。

2.2不同影像检查中眼眶爆裂性骨折的图像特征表现

2.2.1 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检查中检出的25例眶内骨折主要表现为为患侧筛窦密度增高,眶内缘未明确显示,有4例合并眼眶内气肿;7例眶下壁骨折表现为上颌窦上壁不清楚,上颌窦上壁有半圆形高密度影突向窦腔, 呈“泪滴样”表现。

2.2.2 CT检查:整理相关影像学资料可知,CT检出43例骨折患者在轴位均表现为内侧壁、下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而眶内下缘无显示明显骨折;其中28例骨折其骨折断端成角或呈弧形向筛窦及上颌窦内突入,6例合并有副鼻窦积液。14例眶内侧壁骨折患者其骨折周围眼外肌增粗,且显示移位及嵌顿于骨折处(见图1);6例眶内下壁骨折患者可见眶内容物脱出,其通过骨折处疝入上颌窦内形成如“泪滴征”(见图2)。在冠状为扫面显示6例眶下壁骨折并下榻,其中2例骨折患者骨折处有部分眶内脂肪及骨折碎片疝入上颌窦腔(见图3),3例伴有上颌窦腔积液。

表1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比较

3 讨 论

眼眶爆裂性骨折是由直径大于眶口的物体钝性打击眼眶软组织和眶缘,导致眶压突然增高和眶壁坍塌的一类骨折[9]。该骨折患者大多可引起眶壁最薄弱处爆裂,眶内软组织嵌入到副鼻窦内,从而造成眼球以为、凹陷以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现象,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失明,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的骨折疾病[10-11]。由于眼眶爆裂性骨折的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在当时可能仅表现为眼周软组织的挫伤和眼睑水肿,从而导致眼眶爆裂性骨折被掩盖,到过段时间如2周后患者逐渐出现视力下降或眼睛运动障碍,专科检查时才发现眼眶骨折,严重延误患者治疗。因此尽早明确诊断对改善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图1 CT轴位: 左眼眶内侧壁骨折, 左眼内直肌呈弧形向筛窦内突入。图2 CT冠状位: 左眼眶内侧壁、下壁骨折, 成角位移, 下壁骨折处见“泪滴征” 图3 CT矢状位,见眶下壁骨折碎片向上颌窦腔移位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X线平片和CT检查对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均有一定检出诊断价值,但X线平片诊断率极低,而CT检查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者。由此可提示,CT检查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较X线平片而言更为优势。X线平片为既往临床上以往诊断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主要有效手段,曾有研究显示,X线平片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阳性检出率可达90%左右,而本组数据显示器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率仅为66.67%,考虑原因可能与病例选取有关[12]。在本组影像学资料中,25例眶内骨折主要表现为为患侧筛窦密度增高,眶内缘未明确显示,而7例眶下壁骨折表现为上颌窦上壁不清楚,上颌窦上壁有半圆形高密度影突向窦腔, 呈“泪滴样”表现。但分析既往病例资料[13]可知,X线平片检查过程中具有较多的重叠结结构,所以密度分辨率较低,难以直接显示骨折线,软组织情况也不易观察,加之解剖结构较复杂,容易忽视而造成漏诊事件。而CT检查较X线平片检查而言,是诊断眼眶爆裂性骨折最精确的方法,该项检查具有更高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折的位置、范围、骨折碎片的大小及移位情况,具有骨与软组织对比明显的优点,对眶壁及软组织的改变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明确[14]。且本组研究所用CT中采用多平面重建进行检查,重建检查与原始扫描图像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凸图像显示差距较小,而其后处理软件技术可以实现任何方向的薄层重建,直接显示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需要观察平面,更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全面诊断。

综上所述,X线平片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可将其作为眼眶爆裂性骨折检查的首选手段,但CT及多平面重建检查能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猜你喜欢
平片上颌眼眶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上颌窦口大小与上颌窦副口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