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0-10-19 23:02宋艳微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

宋艳微

【摘 要】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将入院顺序作为依据,前34例患者列为常规组,实施普通护理,后34例患者列为干预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06%)高于常规组(79.41%),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23.53%),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于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终末期肾病;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32-02

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方法以血液透析为主,维持性血液透析需形成瘘管,将手臂的动脉吻合于静脉,在透析时通过穿刺针将其连接于人工透析机[1]。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特点是感染少、可反复使用、并发症少、血量充足等,但容易引起血栓、血管狹窄等情况,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在此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2]。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旨在分析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将入院顺序作为依据,前34例患者列为常规组,后34例患者列为干预组。常规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在39-72岁,平均年龄为(61.38±4.09)岁;病程分布在2-11年,平均病程为(5.49±1.38)年。干预组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在42-75岁,平均年龄为(63.06±4.18)岁;病程分布在1-13年,平均病程为(6.13±1.59)年。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方法为普通护理,主要是健康宣教、早期康复、运动指导、饮食护理等。干预组方法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内容如下:(1)成立专业护理团队:由多科室成员组成专业护理团队,肾病科主任担任团队组长,副组长为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团队成员包括科室护理人员及超声科医师等。(2)肾病科主任应定时巡查病房,对患者手部血液供应情况进行判断,后通过彩超检查,确定手术部位及方式。术后向团队成员表明注意事项,观察吻合口的状况。(2)科室护理人员应将术后造瘘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提重物、术肢抬高等情况,同时要保持术肢的清洁度,在护理人员指导下适当进行手臂锻炼。(3)在造瘘后应让血管外科医生观察患者内瘘的通畅度,判断术肢末梢血管的充盈度,避免皮下水肿、血流不畅等情况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将本院自制量表作为依据,满意度维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让患者进行问卷填写。并发症包括感染、内瘘闭塞、血栓形成等。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06%)高于常规组(79.41%),差异性显著(P<0.05)。

2.2 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23.53%),差异性显著(P<0.05)。

3 讨论

构建血管通路是保证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而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少、寿命长、方便安全等特点,让其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护理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将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专业团队,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提出相应的诊疗意见[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护理中心是患者,旨在整合院方的医疗资源,将多学科团队作为基础,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治疗方案[4]。经验丰富的团队成员,不仅能提高治疗的科学性及权威性,还能提升各科室的合作水平,实现优异的治疗效果[5]。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06%)高于常规组(79.41%),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23.53%),差异性显著(P<0.05)。可见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显著提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让血液透析治疗能够顺利进行,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于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石镜,黄丹,周亚茹.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 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4):494-497.

[2]陈子珠.CDFI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187-188.

[3]稂芬,幸啊明.老年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人工血管内瘘栓塞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2):167-168.

[4]康娜,孟连英,沙亚宾.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3):204.

[5]范晶娴,庄峰,卢建新, 等.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血管内膜增生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2):212-217.

猜你喜欢
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
老年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临床分析
维持性控制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Fogarty导管在血透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尿毒症患者复杂难建动静脉内瘘中应用高频血管彩超的临床价值
维持控制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透析指标的影响
维持性腹膜透析剂量与ESRD患者的饮食蛋白摄入总量、残肾功能、血尿素浓度关系探讨
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发生相关 高血压易患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