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途径

2020-10-20 06:10季培培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培育途径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季培培

【摘    要】  全球技术化使人们的生活锦上添花,生活便捷性与智慧化得到了最大限度体现。但与此同时,人文精神缺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通过多种途径渗透人文精神,循序渐进实施人文教育,是核心,也是关键性教学内容,必须加倍重视,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本文探究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文精神的培育途径,以期互勉。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文精神;培育途径

高中历史新课改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十分关注,而落实“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正是这一目标理念要求的真切体现。人文精神便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就内容而言,大都体现在热爱祖国、合作互助、知耻明礼、自由民主、平等和谐、道德良好、世界意识科学、生态观念正确等。人文精神是一个大的概念,教师的教学培育应着眼于主要内容,通过有效的策略,确保人文精神培育的高效性。

一、立足历史教材,细致、全面挖掘各种人文精神培育素材

历史教材是一种鲜活、生动、丰富的资源素材库,对学生的任何素养、精神、能力、技巧等的培养都需要基于教材,并以其为出发点、落脚点,这是必然的。诚然,历史知识较为复杂,各种知识点十分细碎、灵活,学生在掌握与学习时要积累知识,更要注重思考,去关注知识点背后所渗透和体现的“人文精神”。要想很好地培育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教师一定要细致、全面挖掘教材中的各类人文素材。有些素材是显性的,有些素材是隐性的,教师要全面撒网,各个击破。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事件“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以及一些重要的条约,如《南京条约》,并对两次鸦片战争进行对比学习。除了以上之外,教师还要挖掘林则徐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操,热爱祖国的人文精神;并且,要为学生渗透“求民主、追自由”的可贵人文精神内涵;再如,在本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学习时,教师除了挖掘“反侵略,求自由民主”之外,还要为学生渗透“国共合作、互助共赢”的人文精神,实现全面挖掘。

二、拓展教学内容,借助社会以及网络资源丰富人文内容

历史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全面折射教材内容,还要在教材内容之外有所拓展,有所延伸,让内容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在进行人文精神培养时,教师要特别注重丰富与拓展教学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借助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吸引学生眼球的丰富素材,将人文精神渗透其中,并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在《鸦片战争》教学中,为了凸显“勿忘国耻,强国富民、追求民主”等一系列人文精神培养,教师可在课堂上借助一些网络资源,如影视资源、文字图片资源等来撩拨学生心弦。可播放影视片《鸦片战争》,让学生在感悟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在激情愤恨的情绪中增强爱国意识,培养勿忘国耻,砥砺前行,为追求民主而努力的人文精神。再如,“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可利用一些社会资源,如历史遗址、遗迹、纪念馆等,让学生感悟日本侵略者的暴力非人行径,继而增强爱国爱家、公平正义、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等的人文精神,萌生为祖国和平、建国强国、繁荣昌盛而努力的坚决之心。再如,在“商朝文化”相关知识学习时,可展示“甲骨文”“司母戊鼎”的图片资源,让学生对商朝文明文化有更深的感悟。

三、依托有效方法,创设有利于人文精神培育的良好课堂氛围

人文精神培养,要借助一定的“教”之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营造人文精神满溢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尽情体验、妙趣感悟。一般而言,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启发法、辩论讨论法等十分可行,且效率较高。

例如,在教学必修三第一单元《“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这一知识点,教师可给出一些史料,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讨论与辩论,得知儒、道、墨、法等各家既相互争鸣,又互为借鉴吸收,最终成就各支文化璀璨绽放的局面。在讨论辩论中,学生形成了“文化包容、争鸣借鉴”的人文精神。再如,在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发展农业科技”的缘由,教师可给出一张在当时轰动世界的照片“饥饿的女孩”,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图片展现了什么,给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农业科技发展为什么如此重要?”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学习了历史知识点,同时,也形成崇尚科技、关爱社会、关爱人类发展的科学世界观,人文精神得到发展。

四、优化课堂评价,让评价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培养应该摆在历史课堂的战略性、发展性位置。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关注“人文精神”,除了课堂内容、方法等之外,还要在课堂评价上进行优化。首先,评价理念要转变。从以往关注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知识能力提升等的评价,要转变为在二者兼顾的前提下,重视人文精神评价的理念。理念引领着行动,并最終要落实在行动上。教师这一评价理念的转变,让人文精神在课中评价的比重更大。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下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学习态度、行为的评价,都是以“人文精神”为基础,不可忽视对“人文精神”的评价。其次,评价的方式要转变。以往“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教学方法俨然十分落后,不能体现新时期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要关注多个主体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辅助单一教师评价。如,教师可鼓励学生从“人文精神”方面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并给出一些个性化的独特建议,这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历史课搭建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良好平台,宽广途径,具有培养人文精神的独特优势,历史教师要利用好、开展好、把控好,优化好。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客观有效的“存在”,愈加受到历史教师的关注。为了更好实现“三维目标”,历史教师应将“人文精神”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材素材挖掘、人文课堂内容拓展、教学有效方法运用、人文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将人文精神培养落到实处,做到稳扎稳打,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清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李雯.高中历史人文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培育途径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