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析

2020-10-20 05:46向羽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三全育人

向羽

摘要: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二者的协同育人机制能够发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最大效用,在这一中心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三全育人”概念阐述,分析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意义,并对二者结合的思政育人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思政教学效果,有效解决当今社会关于人才的实际要求,解决学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应注意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一、“三全育人”概念介绍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我国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对于高校教学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工作的核心目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党的领导作用,结合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意义分析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工作的负责人员,其工作对象主体为学生,工作目的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社会价值观的时代新人。二者在育人机制上的协同工作,能够实现工作职责优势互补,保证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为课程思政有效应用奠定基础。课程思政指利用课堂,使思想政治理论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形成协同效用,构建“德育树人”的核心教育理念。其實质不是加入某一门课程,而是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无声。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一)革新课堂思政教学方法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应革新课堂思政教学方法,建立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通过调动两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高校思政教学作用。一方面,应强调教育资金的支持,设置相应的岗位津贴,调动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将其纳入绩效管理工作中,设定相关的专项评优机制。另一方面,应结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互联网+”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构造学生思政互助学习平台。由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学生进行匿名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思想状态,提高思政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

随着手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学生对于信息的吸收速度越来越快,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社会热点话题的看法,通过学生对于社会话题的分析,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强调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教师在旁边起到辅助作用,把控交流核心方向,实现学生“课程思政”教学的专业导向,增强学生的个人价值存在感。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是在理论与案例之间不断切换,这种方式缺少学生的代入感,教学效果不佳。应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加强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思政教学的人生意义,实现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核心素养教学要求。

(二)构建高校思政培养理念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强调的是人,教学的关键就是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而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能够实现开放式教学模式,以社会岗位需求及社会培养要求为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完善学生全方位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以专业能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将个人德育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革新思政教育现代化培养理念。

高校思政工作中,应构建相对较为自主的课堂指导模式,从课堂教学入手,实现课堂教学与思政培养的有机结合。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合到一起,在文化课的情境构建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政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团队应注意将德育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把握思政指导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探索二者完美结合的发展道路,打造符合现代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的思政教学课程,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三)提高共同思政育人能力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合力的形成,离不开制度建设做保障,这就要求提高共同思政育人能力。由于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属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且相关联的事项较多,所以在改革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高校思政工作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道德发展需求,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全方位要求。一方面,利用心理辅导教学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缺点,减轻自我压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学习方向,客观看待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找好切入点,在教学工作时明白思政工作的社会意义,以朋友的身份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保证共同思政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学课堂所接受,不可否认的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工具,能够增强学生的教学代入感,降低学生思政教学理解难度。利用互联网中的大量教学案例,增强高校文化课中“课程思政”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应组建一只具有“思政意识”的专业化师资团队,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多样化思政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难点就在于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结合,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更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思政方向存在偏差的学生时,教师要用诚恳的语气进行交流,尊重学生个人想法,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放网络思政辅导窗口,有选择性地隐匿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创建网络匿名交流课堂,鼓励学生发表对社会事件的看法,诉说学生不良情绪,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思想政治情况。定期进行专业教师培训工作,强化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团队的思政教学水平,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四、结论

加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析,是现代化社会对于高校人才思政培养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搭建一体化育人平台,构建“三全育人”的立体场域,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豆豆.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142-143.

[2]杨艳妮,兰倩.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锻造“创享课堂”[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5(04):13-16.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三全育人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