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中的新媒体艺术多维度表现例举

2020-10-20 05:44谢竹青
文存阅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多维新媒体艺术博物馆

摘要:在博物馆中添加适当的观赏氛围、智能参观方式、互动互联的参与效果,不再局限于只提供基本展品信息、展览简介和重要藏品图片,而是借助新媒体艺术多姿的视觉语言和多维度的表现方式,深度挖掘博物馆展示文物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意义,为文物和展品的陈列渲染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和情感氛围。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博物馆;多维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早期的博物馆是对文物进行收藏和保管,仅供某些部门及人员进行研究。随着社会变迁,博物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博物馆成为了解历史、掌握地方文化、传播人文、科学信息的重要场所之一。

新媒体艺术引入到博物馆中已成为一种普遍展示形式。在各类博物馆中运用新媒体艺术进行传播的使用频率在不断加大,在科学教育展示方面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如何将新媒体艺术融入到传统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地方文化、让大众参与博物馆互动,有待我们思考分析。

一、新媒体艺术认知

新媒体艺术,即新媒体与艺术融合的产物,其构成类型丰富多样,利用现代科技和新媒体形式进行创作,它包括:数字媒体艺术、混合现实、沉浸式体验、赛博格艺术、互动设计、3D打印艺术、创意机器人、人工智能艺术、生物艺术作品等。相比传统艺术,新媒体艺术具有空间立体性和动态多变性的特点,基于现代科技的支持,有机地将多重感官刺激融合在一起,带给受众差异化的审美体验,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新媒体艺术的发生与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既是艺术的载体又是传播的媒体,将艺术与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人们的心理体验。而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更是增添了其魅力色彩,使之精神意蕴越发厚重,并发挥了重要的灵感启示作用。

二、新媒体艺术多维度展现

新媒体艺术作为现代科技与艺术创作融合发展的产物,以其动态性、交互性、立体性等优势特点,丰富了受众感官体验,并为之带来了全新的审美趣味,对传统文化的运用既丰富了作品内涵,又发挥了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一)新媒体艺术的多维平面表现

新媒体能带领受众全方位、多角度的参观博物院,通过个体旋转的视角来显示三维物体以显示展览的各种角度,尤其是无法直接观看的部位,特别对一些破损的文物,可通过三维动态显示来进行模拟修复,使文物原貌完整的展示。使用360度全息漫游可制造虚拟场景应用在博物馆展示中,虚拟现实是尤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主要用来增强展品的现实感,并提供定位导航服務、触摸屏等。展品的每个细节都可以通过虚拟技术或增强显示技术实现,观众利用虚拟技术不仅可以分解展品的任何部位,更让观众的观赏更加细致。新媒体艺术就是借助数字化技术解释展品的艺术内涵,将展品处于动态环境中,交互性强,能够调动观众主动探索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效果,给人以绝妙的艺术遐想。

2017年,我国秦始皇皇帝陵博物院首度启动了全景兵马俑坑展示技术,展示采用了矩阵全景技术,选择俑坑内同一点,拍摄1000张像素高达3500万的照片,通过计算机拼接成为一副200亿像素的超大图片,参观者可通过手机扫描就能放大观看一号坑和三号坑的局部细节。

(二)新媒体艺术的多维空间表现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丰富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与传统的展示相比,新媒体艺术更在意观众的体验感受,为观众提供了听、视、嗅、触觉的感官体验。以观众的参与互动为主,使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交互性新媒体的共同特征,也是虚拟现实的重要特征。交互性不仅包括视觉交互,也包括行为交互,行为交互是虚拟对象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通过虚拟环境中对象的操作,观众可以通过对象反馈的信息,建立与虚拟环境的交互关系。这些形态之间是有着极强的交互性。彻底颠覆了传统展示手段,更生动、有趣、直观的把展品展示给观众。

当下盛行的4D电影也是营造时空转换的技术,将座椅运动以及吹风、喷水、频闪、震动、雪花、耳音等环境特效结合,给观者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世博会中国馆中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新媒体动态化的艺术创作处理,搭配上恰当的声乐,将当时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新媒体艺术就是通过新颖的数字技术、时尚的艺术表现手法,构建合理的博物馆空间气氛,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得到交流,更好的满足观者需求,所以最终目的是为人创造更合理、更满足物质、精神需求的场所。新媒体艺术的运用,将展品变得有生命力,给博物馆带来活力,更好的体现博物馆的珍藏、文化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雄.文博展馆空间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2]钱岳林.新媒体与新兴媒体[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

作者简介:

谢竹青(1983—),女,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平面美工设计、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多维新媒体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浅谈多维课堂教学评价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黑龙江民间美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研究
浅论“点、线、面”多维观察策略在开放性游戏中的运用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