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0-10-21 04:05许振林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许振林

【摘 要】目的:探析急性湿疹采取中西医结合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这一时间段本科室接收的84例患有急性湿疹的患者进行研究,依据用药不同随机分成常规组(n=42)和联合组(n=42),常规组采取临床西药(盐酸左西替利嗪)疗法,联合组基于常规组基础上联用中药(龙胆泻肝丸)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诊治后总效率相比于常规组提升效果明显P<0.05;相比较之下,联合组轻度腹泻及嗜睡更少P<0.05。结论:急性湿疹采取中西医结合诊治效果令人满意,不仅进行临床症状的缓解,且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且深入推广。

【关键词】急性湿疹;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7-0049-01

湿疹是临床多发病,隶属于皮肤科,其致病原理较为繁杂,多是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相互作用下而引起的机体表皮、真皮出现炎症性病症,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临床上依据湿疹发病进展将其分为急性与亚急性及慢性三种,前者多是丘疱疹,体征显著,伴有渗出症状,慢性湿疹则是苔藓样变。中医认为湿疹形于外而发于内,是内在湿热和外邪侵入共同所致,因此诊治准则应为止痒解毒、清热利湿[1]。为深入研究中医结合诊治于急性湿疹中的效果,本科室对4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以期获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对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这一时间段本科室接收的84例患有急性湿疹的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满足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准则》中对急性湿疹的判别标准[2];伴有渗出迹象;患者知情且签订同意书;符合《中医病症疗效判定标准》对湿热内蕴证的确诊标准。排除标准:伴有系统性病症;因病原菌感染诱发疾病;药物过敏史;近期行抗组胺药诊疗。依据用药不同随机分成常规组(n=42)和联合组(n=42),常规组男女比重为23:19;年龄上下限16岁、58岁,均龄(35.2±8.6)岁;病程2-10d,均程(6.3±1.2)d;联合组男女比重为25:17;年龄上下限17岁、56岁,均龄(34.8±8.6)岁;病程2-10d,均程(6.3±1.2)d。对两组一般资料采用独立样本检测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以西药进行治疗,给予患者10ml盐酸左西替利嗪(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0042),1次/d,用药采用口服,持续用药2周。联合组基于常规组基础联用中药疗法,予以患者3~6g龙胆泻肝丸(北京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53),2次/d,用药时间同常规组一致。在用药期间严禁患者食用辛辣、高蛋白等食物,并且不得使用碱性刺激物品,尽可能使得身心保持轻松状态,养成规律作息习惯。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症状与体征消失,无瘙痒感,皮肤仅有少量色素粘附为显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瘙痒大面积减少为有效;症状及体征无显著变化,且瘙痒加重。治疗总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对两组不良反应实施对比。包括腹泻、嗜睡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借助SPSS23.0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其中研究所需计量资料用t验证、平方差表示,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选用卡方检验,%表示,所检测数据以SPSS23.0进行分析,研究所得结果用P值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效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诊治后总效率相比于常规组提升效果明显比较成立,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2.2 不良反应

联合组通过中西结合诊治后轻度嗜睡与腹泻发生率为2.38%(1/42)、0%(0/42),相比于常规组4.76%(2/42)、9.52%(4/42)显著减少,x2=4.2000,具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湿疹属于炎性皮肤病,临床患病率较高,发病原理繁杂,通常认为是机体发生变态反应所致,渗出性、瘙痒性与高频发作性等是该病主要特征,尤其是在夜间瘙痒症状加强,对患者睡眠、身心均造成严重伤害。以往治疗多采取糖皮质激素,虽具一定疗效但亦能带给机体诸多不良反应,更有甚者出现激素依赖等不良事件,且针对渗出液显著者禁忌外用激素。盐酸左西替利嗪属组胺H1选择性受体拮抗剂,具有抗过敏、强效及高选择性等特点,但是在后期临床单一使用中,不良反应较多,相较于中西医结合疗法,其安全性较低。

中医领域中旋儿疮、绣球风等疾病与急性湿疹相似,常因饮食不节、暴食荤腥等发病,累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气运失机,使湿热内聚,不能有效散发,加之风寒、湿气侵袭,内外相搏,伤及皮肤,故而形成本病。“湿”重而黏腻,容易耗血伤气,故反反复复,纠缠不清。所以中医学认为急性湿疹需以祛湿除痹、止痒为诊治准则。龙胆泻肝丸含有数多种药剂,其中柴胡、泽泻、车前子与黄芪和当归、炙甘草能够发挥祛除湿气、滋阴补气、疏肝解郁等作用,不仅可清热利湿治其标,亦能滋阴利肝治其本[3]。本次研究中,联合组诊治后总效率相比于常规组提升效果明显P<0.05;相比较之下,联合组轻度腹泻及嗜睡更少P<0.05,证明经中西医结合诊治后,临床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同时还能降低疾病复发率,是医学界当前诊治急性湿疹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急性湿疹采取中西医结合诊治效果令人满意,不仅进行临床症状的缓解,且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且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中平,谌莉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1):1367.

[2] 马卉.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05):115-116.

[3] 唐忠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0):1797-1798.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