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与效果分析

2020-10-21 04:05梁启丽董梦娇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

梁启丽 董梦娇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我科开展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共计100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参考组和探索组,各有患者50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探索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探索组总有效率为96.00%,参考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X2=4.000,P=0.04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给予心律失常患者恰当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状况,避免加重病情,降低病死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7-0244-01

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心力衰竭、剧烈疼痛等不良症状,约75%~95%的患者会发生心律失常,如不能及时对该类严重病症采取控制措施,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并发症时,常会选择介入治疗。虽然该治疗方式可以控制患者病情,但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等危重并发症,进而影响临床疗效和预后恢复的改善。本组课题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当中,经过对比分析,旨在探究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科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接受过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参与课题研究。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100例所选患者分为参考组和探索组,每组50例。参考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58~88岁,平均年龄为(61.37±11.28)岁,失常类型:室性心动过速22例,室性期前收缩11例,室颤7例,房颤6例,心动过缓4例。探索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为57~88岁,平均年龄为(61.42±11.30)岁,失常类型:室性心动过速19例,室性期前收缩13例,室颤9例,房颤4例,心动过缓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参考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探索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情绪疏导:术前,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重点指出术中患者应该注意的配合要点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同时,应列举以往成功治愈患者患者案例,进而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2]。②体征监测:术中,医护人员应该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脉搏、呼吸频率、心率、意识等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应该在第一时间通知手术医师。③病情观察:术后,待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后,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连接心电监护设备,继续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此外,医护人员还应检查排尿情况,如发现排尿困难的患者,可帮助其留置导尿管。④饮食护理:医护人员应督促患者多饮用温水,注意控制术后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禁食辛辣、寒凉、坚硬的食物。⑤康复训练:如果患者恢复较好,创口愈合较快,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开展适量的下床训练,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1.3 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3]:显效:患者状况得到完全缓解;有效:患者状况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死亡。有效+显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3.0对本组课题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x±s)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探索组有31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00%;经基础护理干预后,参考组有18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4.00%。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机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由于该类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为了缓解或消除心力衰竭、休克等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应给予其及时救治和有效护理[4]。

探索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4.00%,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提升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促使手术的顺利开展,还能有效稳定患者状况,减少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在开展介入治疗的同时,搭配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向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少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接受各项救治方案。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通过积极救治,给予心律失常患者恰当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状况,避免加重病情,降低病死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顺利.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3):6-8.

[2] 席小红,沈霖,丁小娟.延续性护理联合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9):95-99.

[3] 张惠玲,郑坚奕,翁秀红, 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护理:3例护理经验[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24(5):591-592.

[4] 罗莹怡,蹇祥玉,陈春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經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9):1263-1266.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