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20-10-21 05:07黎芳瑜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黎芳瑜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提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能得到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培养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语文教学不再只是局限于做题和背诵,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发音,锻炼学生的胆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自信心的树立更好的激发自身对于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过程中更好的完善学生的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还处于学说话和学认字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尤其重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尽量利用教学时间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并且在进行朗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纠正学生发音,传授朗读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朗读能力。针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们做出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利用情境式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能够更加放松投入的参与教学,温馨的氛围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教师的互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严肃,学生对教师充满了畏惧感,在教师发出朗读的任务时学生也不会积极参与,教学效率无法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态度温和,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情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迅速融入进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画杨桃》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同学们:“大家都没有见过杨桃,有没有吃过杨桃呢?它是什么形状的呢?”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我见过杨桃,它有五个棱,吃起来酸酸甜甜的。”但是光凭学生这样描述,其他学生很难明白杨桃的样子,那么教师此时可以拿出实现准备好的杨桃让大家看观看,通过实际观察,学生可以仔细地观察到杨桃的形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难怪课文中会有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原来它的某个角度,真的很像五角星。通过这种设置真实情境的方法导入教学,可以让学生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主人公在画杨桃时的心理活动,在对文中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的朗读效果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二、利用音乐背景培养朗读感情

在课堂教學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学生进行朗读时,利用音乐来烘托气氛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朗读感情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背景音乐增加了情绪的渲染,在朗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积极投入,感情充沛,朗读能力也在不知不觉间进行有效提升。教师在对背景音乐的选取时要注重与文章的契合度,让学生能够成功的通过音乐来感受到文章中的意境,在朗读激昂澎湃的文章时应该播放慷慨激昂的音乐进行渲染,在朗读意境优美的文章时则可选取轻柔舒缓的音乐加以衬托,时间久了学生就会通过不同的音乐对文章进行不同的感情处理,朗读水平也就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课文《找春天》一文时,教师可以选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作为课前欣赏音乐,通过欢快明亮的曲调来感受大家对于春天的喜爱,感受春天的美,并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用明快的语调来朗诵课文,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三、安排角色扮演,加深内容理解

小学生年龄偏小,对于说教的教学方式会觉得枯燥沉闷,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能够更加积极投入参与教学,并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于朗读更深层次的追求。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就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安排三到五名小蝌蚪,一名鲤鱼妈妈,一名乌龟妈妈,一名青蛙妈妈,一名旁白,每个角色根据角色安排念自己相应的课文部分,学生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形式不仅能体会到朗读的乐趣,还能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培养听写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要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平时就要注重对学生听和写两方面的培养,只有通过大量的听和写,才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教师平时要多为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示范,让学生多多学习教师对文章中不同的情感进行不同的朗读处理,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思考和总结,逐步培养自身的朗读水平。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示范,让学生理解我们要像雷锋学习,做一个乐于助人、懂得奉献爱心的人,然后对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对于文中的关键词语“泥泞”“蒙蒙细雨”等词汇,教师要带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当时的画面,从而感染学生,更加突出雷锋精神。在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留下一份作业,让学生们写一篇小作文,回忆自己曾经做过哪些“学雷锋”的好人好事,然后通过师生点评、学生互评,让学生把优秀作文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从而更好地把握“找雷锋”的心理情感,对于课文的把握更加准确深刻,朗读欲望更加强烈,朗读水平也能相应得到提高。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训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利用情境化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慧.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2):286.

[2]李俊雄.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36):32.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