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边境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区)扶贫工作探索

2020-10-21 07:31姚葳蕤魏子尧
青年生活 2020年24期
关键词:扶贫开发精准扶贫

姚葳蕤 魏子尧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较之前得到大幅提升。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容小觑,针对此问题扶贫工作显得十分必要。近年来,滇西边境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己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些县(区)贫困特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精准扶贫要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滇西边境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区);扶贫开发;精准扶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是针对以往粗放式扶贫而提出的一种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模式,是从业务工作到具体工作的转变。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看扶贫、讲扶贫,亲自抓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贫困特征分析

1.1滇西边境山区概况

2015年,在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前,滇西边境山区所辖的61个县(市、区)中,国家级贫困县就占了45个,占所有县(市、区)总数的73.77%。可见滇西边境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十分集中且连片。在本片区中,国家级贫困县所占比例,高如怒江州和红河州,达到了100%;临沧市和普洱市也都分别达到了 87.5%和 80%;连最低的德宏州也达到了25%,因此可见在本区各市州的国家级贫困县所占比例都相当大,属于贫困县连片及普遍存在地区,这些县(区)受自然、交通、信息网络、市场、教育等因素影响,脱贫任务艰巨。

1.2素质性贫困

集多山、多民族、生态环境恶劣于一体的滇西边境山区,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所处地理位置偏远,少数民族居民语言沟通障碍,导致该地区相对封闭僵化,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很少。片区农民生活水平很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2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劳动力人力资本匮乏,素质性贫困问题非常严重。

1.3聚集性贫困

受传统民族文化影响,滇西边境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区)的贫困居民仍过着守土守旧的生活,思想较为保守,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农意识严重,市场意识淡薄,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劳动致富的方法未被重视,贫困居民无法发自内心地跟上市场经济的脚步。

1.4顽固性贫困

贫困居民传统思想束缚严重,接纳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生产方式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粗糙农业。贫困居民的收入增长要么过慢,无法跟上市场消费水平的增长,要么只是一时得到“输血”过快增長,变成暂时的“面子数据”,从而导致山区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日益加深,贫困的存在较为顽固。

2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贫困人口返贫问题

返贫即原本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口因为种种原因而陷入贫困的现象。返贫问题导致扶贫工作的成果发生折扣,同时也制约了人们解决贫困问题的进度。而滇西边境山区的返贫现象则是扶贫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导致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来自于这一人群自身或者外部条件,例如自然灾害、思想落后、疾病侵袭等等。

2.2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问题

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是影响贫困地区难以改变现状,以及脱贫地区难以取得新发展的主要障碍。从开发式扶贫计划出台开始,如何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就成为了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最大的问题是自然环境差,人口素质低。

3、深化滇西边境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区)对口扶贫开发的对策

3.1打造全面“造血式”扶贫

在滇西边境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区),“造血式”扶贫已经成为扶贫的主流态度,但是部分扶贫措施虽然以“造血”为意愿,当仍旧无法摆脱“输血”的结局,滇西边境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素质性贫困严重,“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因此要全面打造“造血式”扶贫就必须还是要先从精神思想和素质文化方面入手。

3.2真正由“漫灌式”扶贫向“滴灌式”扶贫转变

多维度定义贫困,完善精准识别方法。基层应该制定多维度的系统化识别标准,从贫困居民的收入、消费、务工情况、受教育情况、健康状况等多维度分权重对农村居民进行评价,用事实说话。而且要根据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定期修订完和善评价标准,让精准与时俱进。

3.3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整乡推进”战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以“整村推进”、“整乡推进”、“整族推进”的手段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长期以来滇西边境山区实施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关键手段,它涉及经济、环境以及社会三个方面,能够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对解决贫困问题有巨大的作用。

3.4科学投入,严格管理

为了提高农村扶贫政策的工作效率,以及确保政策可落实到每位需要帮助的贫困居民身上,政府在资金拨款方面一定要保证充足和及时的工作效率。现阶段滇西边境山区各国家级贫困县(区)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对工作流程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安排,同时加强部门对扶贫政策方面的财政监管,保证步步落实。

猜你喜欢
扶贫开发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背景下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管理体系研究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普洱市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