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的一面旗帜

2020-10-22 17:30东方
湘潮(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照金刘志丹特委

★ 东方

“南有瑞金,北有照金。”照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为后来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2015年2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考察了当年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区游击队在山崖上利用天然洞穴修建的薛家寨革命据点旧址。在参观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照金精神在现在还是很适用的,当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能够在照金落脚,就是因为群众基础好,他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这里的群众能够支持革命,现在我们党要依靠群众,要把照金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的事业就固若金汤了。他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陕甘边根据地的开创

从1928年起,根据党的指示,刘志丹、谢子长等先后打入陕甘、陕北地区的军阀部队,开展兵运工作。1930年10月,刘志丹以担任陇东民团军骑兵第六营营长的名义,策动了“太白收枪”事件,消灭了谭世麟第二十四营,揭开了陕甘边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1931年9月,刘志丹在合水县平定川倒水湾对杨培盛、赵连壁、贾生财的三支农民武装进行了整编,创立中国共产党在陇东地区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不久,在林锦庙与转战而来的陕北游击支队(原晋西游击队等部改编)会师。1932年1月,两支游击队在正宁县柴桥子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刘志丹分任正、副总指挥。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在三嘉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铲除封建剥削、摧毁封建政权的斗争,并宣传革命道理。3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甘肃寺村原、湫头原、五倾原、三嘉原及宁县盘克一带建立了陕甘边第一个红色政权——寺村原革命委员会,创建了寺村原游击根据地,揭开了在陕甘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序幕。

1932年12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陕西省宜君县转角镇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下辖第二团。此后,刘志丹率领陕甘边党和红军投入开创照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但由于以杜衡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干扰,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和照金苏区相继损失。1933年11月3日至5日,以刘志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甘肃合水县召开包家寨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定了创建红色政权的一系列正确行动方针和策略。包家寨会议的核心就是建立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巩固红色政权。会后,红二十六军重新整编,在莲花寺组建了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并深入白马庙川、荔园堡川、小河沟等地贫困农民中,宣传革命道理,建立各种群众团体。1934年初,中共陕甘边特委和红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荔园堡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2月25日,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以其作为陕甘边根据地的最高临时政权机关,习仲勋为主席。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以南梁堡为中心,北至吴堡川,南至固城川,西至柔远川,东至大东沟,方圆100余千米的南梁革命根据地已经基本形成。

1934年11月1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亦称南梁政府),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会议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赤卫军总指挥部,刘志丹任军委主席,朱志清任赤卫军总指挥。11月7日,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在南梁荔园堡隆重召开,红军、游击队员、赤卫军以及当地群众300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进入新时期。

边区政府成立后,即把惩治贪官污吏、树立廉洁政风列为政权建设的头等大事。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人带头执行政府工作人员供给制度,从吃饭穿衣到公文草拟所需笔墨纸张等用品,均由财经委员会统一计划,统一筹办,按每个人的最低需要发给,形成以艰苦为荣的良好风尚。刘志丹特别向习仲勋说:“群众最痛恨反动政权的不廉洁。他们无官不贪。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有骨气,要讲节操,受冻受饿也不能取不义之财。”据此,陕甘边区政府制定了一个法令:凡一切党政军干部,如有贪污10元钱以上者执行枪毙。以此警示自己的同志。边区政府在注重自身建设的同时,有效地组织领导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保证了根据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稳定和繁荣了经济,为支援游击战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陕北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它的区域包括延长、延川、安定、安塞、清涧、米脂、横山、绥德、佳县、吴堡、神木、府谷、靖边等县大部或一部。

1928年4月,中共陕北特委在绥德成立,刘志丹、吉国祯、赵伯平、马明方、崔田夫等先后任书记或负责工作。

1932年3月12日,中共延川特别区委领导发动淮宁起义,这是陕北地区进一步建立发展武装力量的重要节点。淮宁起义队伍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延川县游击队。1932年4月18日,游击队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1932年10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九支队,1933年4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1933年冬,谢子长等回到陕北后,游击战发展迅速。中共陕北特委根据1933年7月的高起家坬扩大会议决策,加快建立和扩大红军游击队、创建革命根据地,于1934年7月8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随着陕北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和游击队实力的不断扩大,根据中共陕北特委寺墕里会议决定,1934年9月,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撤销,将其直属的红一、二、三支队,分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一、二、三团。在游击队、赤卫队的配合下,红一团连续作战,使横山、安塞、延安苏区与延川、安定苏区逐步连接起来。红二团策动清涧东区地主武装、大刀队等士兵哗变,成功扩大战斗人员200名。红三团袭击了府谷重镇哈拉寨,参加了牛面梁战斗,并多次在府谷等地打土豪、分粮食。到1934年10月,除神府苏区外,陕北3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建立起了北达府谷、南至佳县、西至榆林边、东到黄河的陕北苏区。

1934年11月6日,陕甘边工农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选举产生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图为南梁荔园堡

1935年1月,陕北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成立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选举马明方为陕北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崔田民、霍维德为副主席,先后领导包括赤源、秀延、延安等在内的16个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

1935年1月30日,在中共陕北特委和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在赤源县白庙岔成立,所辖3个团分别由陕北独立师的第一、二、三团改建而成。红二十七军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力量。

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谢子长,1928年曾与刘志丹一起领导了渭华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后任陕甘工农游击队总指挥,1932年任西北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一心为贫苦农民翻身解放而斗争,陕北人民都称他为“谢青天”。“陕北的游击队,老谢是总指挥,打开了安定县,山川红一片。”这首流传很广的陕北民歌,讲的是1934年7月谢子长指挥各路游击队攻打安定县城,救出200多名狱中同志和群众的故事。1934年冬,谢子长在河口指挥反“围剿”战役中身负重伤,于1935年2月21日逝世。1935年5月,中共西北工委决定将谢子长的原籍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以志纪念。1946年2月19日,党中央在延安为谢子长举行公祭。

西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在中共陕甘边特委、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迅速发展。随着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两块革命根据地相继成立了陕甘边和陕北工农民主政府及基层政权组织。根据地的区域不断扩大,使得两块革命根据地日益接近,相距仅百里。西北革命形势的发展,使蒋介石惊恐万分。1935年春,蒋介石调集陕北井岳秀第八十六师、高桂滋第八十四师、宁夏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陕西杨虎城部第四十二师、胡宗南部第六十一师,共5个师25个团4万多人,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围剿”。

中共陕甘边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黄翰建议,派刘志丹、惠子俊到陕北,与中共陕北特委协商统一两块根据地的领导问题。1935年1月上旬,刘志丹率领红二团北上,到达安定水井沟,探望负伤的谢子长,就陕北和陕甘边两个革命根据地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及粉碎国民党第二次“围剿”等问题进行商讨,取得了一致意见。

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联席会议在赤源县周家崄附近一个小山村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惠子俊任工委书记,刘志丹任军委主席。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的统一。

在西北军委和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和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各游击队及人民群众经过半年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相继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6座县城,把两个苏区连成一片,苏区范围扩大到北起长城,南至淳化、耀县,西接环县,东至黄河的广大地区。形成了面积3万平方千米、人口近百万的巩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将长征的落脚点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

迎接党中央北上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率先结束长征,到达陕甘苏区。9月16日,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到达永坪镇,与红二十五军胜利会师。

9月17日,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与中共鄂豫陕省委在永坪镇召开联席会议。为统一党的领导和集中兵力,统一指挥作战,会议决定:撤销中共西北工委和中共鄂豫陕省委,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员会,朱理治任书记,郭洪涛任副书记;改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聂洪钧任主席,戴季英兼任参谋长;撤销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番号,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整编后的红十五军团,合计3个师9个团,共7000余人。

红十五军团在随后进行的劳山战役中,通过缴获的国民党军一份文件获悉,中央红军已经进入甘肃并正在向关中地区推进。徐海东、刘志丹等人非常兴奋,立即派人报告了中共陕甘晋省委,并建议红十五军团西出庆阳,迎接党中央。

中共陕甘晋省委讨论决定,红十五军团继续向南进攻,调动西安之敌北援,以此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于是,红十五军团继续南下,实施了榆林桥战斗。战斗刚刚结束,中共陕甘晋省委就派专人向红十五军团通报了党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的消息。徐海东等人欣喜异常,立即发出了欢迎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通电,表示:“愿做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敢死队、别动队……巩固抗日的西北阵地。”中共陕甘晋省委派出副书记郭洪涛和红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动身前往吴起镇方向迎接党中央。

由贾拓夫率领的陕甘支队先遣队与中共陕甘晋省委派出迎接党中央的郭洪涛、程子华两人在安塞县下寺湾(后属甘泉县)相遇。程子华和郭洪涛通过贾拓夫带来的电台,把陕甘苏区和红十五军团的情况,向党中央做了汇报。

接到电报后,中共中央于10月29日率陕甘支队经保安东进,准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

11月2日,党中央到达下寺湾。党中央到达时,天空飘起了雪花,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和陕甘支队官兵受到了苏维埃政府和列宁小学师生、当地群众的夹道欢迎。第二天,苏维埃政府专门举行欢迎大会。大会召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举行扩大会议,听取中共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聂洪钧关于西北苏区、西北红军及其作战情况的汇报。在此之前,毛泽东已经得知西北“肃反”扩大化和刘志丹等同志被关押的情况,当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党中央安排,并指示王首道(中央保卫局局长)、贾拓夫、刘向三等先行到达瓦窑堡接管西北保卫局,以防止事态发展恶化。1935年11月初,中共中央组织了以董必武为主任,王首道、张云逸、李维汉、郭洪涛为委员的审查错误“肃反”的党务委员会,对有关人员进行了甄别和平反。习仲勋后来说,如果党中央不来或迟来几天,刘志丹和我们红军将领就会遭到迫害。

长征的落脚点

1935年11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军团继续南下,准备和红十五军团会合,粉碎国民党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张闻天、博古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前往瓦窑堡(今子长县城),主持苏区后方工作。

两军会师就在眼前,毛泽东心里非常高兴。到达象鼻子湾时,他召集部队进行会师前的最后动员: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二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做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随后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正如毛泽东后来评价的那样:“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整编为红一方面军,同时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的胜利,标志着红一方面军彻底结束了无后方的长途转战,开始进入壮大发展的新时期。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则为中国工农红军各大主力会师西北,最终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5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十五军团组成西方野战军,向陕甘宁边界进军,解放了环县、定边、盐池、固原,开辟了新的根据地,从而形成新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北到长城、南到淳化、西临固原、东到黄河,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下辖23个县,成为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的中心。在此后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10多年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照金刘志丹特委
深情追忆同桂荣
照金精神的内涵
照金精神的形成
中共湘西特委创建初期的三次会议
铜川市: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照金精神
刘志丹让大家称自己“老刘”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西安纪念长征胜利结束和刘志丹牺牲八十周年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陕甘宁特色小镇之照金经验